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4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4/18 22:08: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330字。

  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预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2016年,“后真相”被《牛津词典》选为年度热词。“后真相”的释义为:诉诸情感和个人的信念要比客观事实对形塑公众舆论的作用更大。很多学者把它与社交媒体和个性化推荐技术联系起来,认为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未路不明的内容,推动了假新闻的泛滥; 同时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使公众更不易接触到与自己想法相左的信息,加剧了群体偏见。
  ②“过滤气泡”最早由互联网活动家帕里泽提出。他发现两个人使用同一搜索引擎检索同一词语,得到的结果页面可能完全不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浏览园一个新闻事件,看到的新闻倾向也可能完全不同。比如 2010 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涡油事件、帕里泽委托两位住在北部并且受教育程度相似的朋友在同一搜索引擎上搜索有关的消息。一位获得了该公司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的信息,另一位获得的却是关于该公司的投资信息。由此可见,在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精准掌握用户偏好,为用户过滤掉异质信息,打造个性化的信息世界。但与之同时,信息和观念的“隔离墙”也会筑起,令用户身处在一个“网络泡泡”的环境中,阻碍多元化观点的交流。帕里泽将此称为“过滤气泡”
  ③尽管“过滤气泡”受到高度关注,但事实上仍属于“新瓶装旧酒”。早在十多年前,有关“信息茧房”“回音室效应”“协同过滤”等问题已经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传播学家桑斯坦认为,信息的协同过滤会造成信息窄化,使群体成员倾向于加强与本群体的联系,忽略同外部世界或者其他群体进行信息交流,导致群内同质、群际异质现象,促使“信息茧房”的产生. 处于“信息茧房”之中的公众有如“把自己封闭在自我设计的回音室里,每个人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相同的意见会不断被重复,异质的观点会被过滤掉,这无异是一个作茧自缚的过程”。也有学者把“回音室”效应与虚假新闻联系在一起,认为社交媒体上聚合了相似的信息和同样的观点,使人们原本的态度不断被印证和强化,隔离了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人们听到的只是封闭空间内被放大的回声,而不是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
  ④问题在于,随着算法推荐时代到来,大数据公司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获得用户的阅读搜索痕迹,总结用户的心理、习惯、兴趣,投放其感兴趣的信息,现在为特定群体实现精准内容发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化操作。新闻传播概念实现了从“人被动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到“内容主动定位到感兴趣的人”的转变。用户的兴趣习惯成为内容推荐的核心要素,用户不再需要手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机器算法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
  ⑤正是出于对被左右的选择权的忧虑,人们尝试开展一系列“戳泡运动”来进行矫正,但这些措施总体上看只是一些算法逻辑上的技术调整,针对的是那些已经认识到“气泡”并意图解决“气泡”的用户。事实上,“过滤气泡”的形成非常复杂,有算法推荐技术的推波助澜,也有人性和情感结构的内在需求,还与社会结构和权力息息相关,我们对此既不能过于乐观,也不必过于夸大“过滤气泡”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没有算法过滤技术,我们注定会被信息洪流所淹没。另一方面从前那种传统的、非定制的新闻也未必能保证多样性。“我们必须要弄清楚,是经过滤的媒体世界造就了我们所见的在线集结,还是本来就拥有不同信念的人建构了自我增强的过滤器”。这是一场技术与人性的较量,“戳泡运动”不仅需要不断改进算法技术,使用户可以接触到多元化的观点,还需要借助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开展协商对话,凝聚共识,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治本之道。
  (摘编自郭少安《算法推荐时代的“过滤气泡”》)
  材料二:
  ①国内学者将过滤气泡当作一个已然的负面存在,并以此为出发点对算法过滤引发的社会后果进行批判。相比之下,国外学者更多把过滤气泡视为一种假说——是否真正存在,尚需检验。
  ②针对过滤气泡是否存在,过去,西方学者从不同视角展开实证研究。我们则认为过滤气泡是否存在应关注的是单个用户的信息结构是否存在偏倚,将单个用户信息结构的均衡性作为衡量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社交媒体使用者不经查证分享来路不明的内容以及社交媒体所使用的算法技术,导致了“过滤气泡”效应。
  B.在“信息茧房”中,人们听不到网络空间中全面而真实的声音是因为其他领域的信息和异己的表达已被隔离。
  C.材料一侧重从概念、表现、危害及解决办法等理论角度论述“气泡效应”现象,材料二侧重从实际调研角度探究“过滤气泡”现象是否存在。
  D.材料二的调研结果可作为评判微博是否是一个平等、自由、开放而理性的公共领域平台的参考,从而思考微博平台是否有助于“戳泡运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算法过滤技术代替用户完成了选择的过程,所以能够使人们不被信息洪流淹没。
  B.用户有解决“气泡”的意图,并做算法逻辑的技术调整,就能够根除过滤气泡。
  C.平台会对某些内容投放基数较大,某些内容投放基数小,这可能出于流量考虑。
  D.实验中设立的微博中立账号所获得的信息内容会受到既有信息推荐结构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现象属于“过滤气泡”的一项是(3分)
  A.用户通过网络平台或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不同观点的信息。
  B.网络阅读平台记录用户随机阅读情况,并为用户推荐相关文章。
  C.某短视频平台借鉴其他各平台,改进自身推送,向用户推荐优质视频。
  D.某高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综合网络官方就业数据制定未来发展规划。
  4.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两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表1:代理用户账号与中立账号的内容推荐统计(单位:篇)
  用户类型
  项目 时事 财经 科教 文娱 生活 体育
  代理用户A(生活穿搭人设) 8 5 13 63 76 1
  代理用户B(剧综文娱人设) 4 0 11 83 51 6
  代理用户C(财经人设) 16 62 12 57 52 1
  代理用户 D(科教人设) 12 1 55 25 54 13
  中立账号 12 2 7 76 61 2
  表2:代理用户账号内容推荐占比统计表:(单位:%)
  代理用户账号内容推荐占比统计表:(单位:%)
  A.从用户ACD的信息结构来看,因为个性化内容占比均小于 50%,代理用户 ACD 仍然保持了相对均衡的信息结构。
  B.代理用户B的个性化内容占比接近54%,而微博本身对文娱类内容的推送基数较大,代理用户B个性化推荐的增量仅为6%左右,增量并不显著。
  C.四个体现用户兴趣的代理账号均表现出对个性化内容的明显偏向,且偏向程度超过中立账号,说明用户兴趣对微博个性化推送未产生影响。
  D.用户兴趣的确减少了微博推荐中其他类型内容的推送比例,但尚未到达对用户信息结构造成威胁的地步。过滤气泡效应不成立。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外界获得相貌认知与“过滤气泡”现象中用户获取信息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材料一,借助“过滤气泡”形成的原因分析邹忌为何难以从外界获得真实的容貌评价。(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渡口
  魯彦周
  那是前年春天。
  你到过这水库的上游吗?那里山高路陡,一天只能看到几个小时的太阳,猴子成群结队,参天古木,绵延千里,无穷无尽的财富,正等待人们去开发。我去年是为了调查一种货源才到那里去的。
  那天傍晚,我来到了大山脚下的渡口。水库还没修成,水流非常急,轰轰轰,哗哗哗,响得人头发晕。我在渡口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因为翻了几天山,非常疲乏。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