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670字。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质量检(三模)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①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中,同时也贯穿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巨能细,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渊。”我国自古以来,对龙的研究就有很多,宋代学者郭若虚总结“龙有九似”,民间画龙还有“九像说”,在20世纪40年代,著名的学者闻一多先生就曾提出:“龙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一种虚拟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
②龙起源于八千年前,作为部落的图腾而存在,是部落的象征。最为著名的便是被称为中华第一玉龙的“C形龙”。由于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并不发达,所以人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都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面对神秘的自然,人们企图用动物作为一种神灵,用以祈求风调雨顺,丰衣足食,并且人们还将动物的图腾刻于器物之上,拜祭山川神灵。
③秦汉之时,龙开始成为帝王的象征,帝王被称为“真龙天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吞并六国,统一了全国,他认为自己的功绩高于三皇五帝,故称为皇帝,龙与现实皇权的结合也始于秦始皇。历代帝王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并编造出各式各样的“帝王龙”的神话。
④在历代封建社会的历史长河中,龙在象征着皇权的同时也没有和广大劳动人民断绝联系。皇帝有皇帝的龙,而民间百姓也有民间百姓的龙;皇帝戴龙冠,乘龙辇,穿龙袍,坐龙椅;民间百姓属龙相,划龙船,饮龙茶,玩龙灯;这两种龙同时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民间许多和龙有关的民俗、节日等都与农耕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
⑤众所周知,龙是十二生肖之一,位居第五,称为辰龙。至于为什么是辰龙,这和十二地支对应的时间有关。一天中的辰时是上午七时到九时,相传,这个时间是群龙行雨之时,故称辰龙。在中国的民间,有数不清的传统习俗及其节日,都与龙息息相关。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被称为“龙抬头”。
⑥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保持勃勃生机的力量源泉,同时也是我们面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基石。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古老的文化之一,我们身为“龙的传人”,不仅要将龙文化继承并发展,更要使龙文化走向世界,宣传好中华的龙文化,讲好中国“龙”故事,传播好中国“龙”声音。
(节选自徐菁《论中国人对龙文化的崇拜》)
材料二:
①据考古界最新的成果,龙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近万年。最早的龙以堆塑手法成形,如辽宁省查海遗址的石堆龙,内蒙古自治区兴隆沟的猪首摆塑龙,河南西水坡的蚌壳堆塑龙群。查海还有浮雕龙,内蒙古小山遗址有刻划龙。到距今5000年前后,凌家滩、崧泽文化晚期到良渚文化早期都有发现玉龙,而以红山文化玉雕龙最为多见,红山文化还有彩画龙和泥塑龙。由此可知,早期龙在很多地区都有发现,但有主有次。辽河流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较成熟,多以蛇为本体,又融合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是图腾崇拜的产物,后逐步升华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贯穿于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B. 封建社会时期,龙象既象征着皇权,也和劳动人民联系密切,两种龙在中华大地上并行了几千年。
C. 红山文化时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有玉雕龙、彩画龙和泥塑龙,是中国龙起源的主干。
D. 随着时代变迁,龙意象的体态虽然变化无穷,但万变不离其宗,龙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
2. 根据材料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龙是“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而成的一种复合体”,可见以“龙”为图腾的中华民族经历过部落融合、文化融合。
B. 从材料一可知,端午节赛龙舟除了有纪念屈原的意义外,还寄托着保佑一方百姓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
C. “每个时代的龙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特征”,进入新时代,中国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要助力中国巨龙腾飞。
D. 据材料二文物工作方针,可以“龙”为主题进行规模化的商业开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大力挖掘龙文化价值。
3. 最适合做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论据是( )
A. 《左传》记载:“帝舜氏世有畜龙……帝赐之乘龙。”
B.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C. (刘邦)为人,隆准而龙颜,醉卧,人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D. 张僧繇画四龙于壁,不点睛,点其一即飞去,余者皆在。
4. 两则材料都探讨了中国“龙文化”,但阐述的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5. 下图是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发现的神秘玉器,它就是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被誉为“中华第一玉龙”。请你根据两则材料,从外形特点、功用和意义等方面向外国友人介绍它。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红山文化时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错,原文“辽河流域的龙,起源早、类型多、成系列,红山文化时期,龙的形象已较成熟”说明是辽河流域的龙,而非红山文化时期。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D.“进行规模化商业开发,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不符合文艺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价值
余清平
①初春的下半夜,大山里很寒冷。锄奸队长张德应借着微弱的月光察看山头的动静。突然,夜枭的叫声划破黑夜,钻入耳朵。他高度警惕的心情顿时宽慰了些,因为,这是湘南游击队接应的暗号。
②张德应带着三个孩子。他挨个在孩子的脸上抚摸了一下。他知道孩子需要他的抚摸,这样,可以获得安全感,因为,孩子们黑豆似的瞳仁,告诉了张德应。为了这三个抗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