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5/15 22:45:5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210字。

  北京市东城区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2024.5
  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民族众多、疆域广袤的中华大地,汉字在统一思想文化观念、传承发扬中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字的维系。汉字形成和发展的时代,正是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
  汉字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化进入文明阶段。汉字记录夏商周的历史文化,传承先秦经典和诸子百家学说,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主色调。秦汉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巩固了中央集权;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在我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雅言。从雅言到官话再到民族共同语,汉字推动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向心力和中华文明的持久影响力。当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取材于霍志刚的文章)
  材料二
  “一笔一画皆学问。”静态地观察每一个汉字,其字形本身就积淀着中华文化的深幽奥秘。“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文”指独体字,字形本身不能再分割;“字”指合体字,字形可以再分割。因此,“文”只能“说”,而“字”却可解,“说文解字”之名诚不虚也。被誉为“文宗字祖”的许慎很早就洞悉了“文字”的奥秘。
  越是古老的汉字,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等先秦文字,其象形或表意成分越是浓厚,因此蕴含着更多造字时代的文化信息。比如,彩虹的“虹”字,象形字,甲骨文中作 形,像
  1. 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汉字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汉字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B. 汉字的形成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价值体系。
  C. 汉字的读音使其能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
  D. 雅言只在特定的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
  2.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汉字字形本身积淀着中华文化”。下列选项不能支撑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笙、笛”等字以“竹”作部首,反映当时部分乐器制作与竹子密切相关。
  B. “松、柏”具有凌寒不凋的特点,其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C. 甲骨文“男”字中的“力”像原始耕地农具,说明造此字时已进入农业社会。
  D. 取象于动物形体的甲骨文很丰富,这是原始狩猎生活在文字构形上的反映。
  3.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发展的总体方向满足了社会和语言发展的需求。
  B. 形声字的广泛应用避免了汉字走向拼音文字的道路。
  C. 汉字书写笔画的变化体现出更为形象化的语言特征。
  D. 汉字突破时空的局限,完整记载和传承了中华文化。
  4.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由古代语言文字逐渐演变、发展而来的。
  B. 每一个汉字形体背后蕴含的文化奥秘,都是中国文化鲜活的存在。
  C. 汉字的演变正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反映。
  D. 随着数字时代到来,简便快速的输入法不再利用汉字形体的要素。
  5. 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汉字为什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汉字的形成塑造了……共同价值体系”错。根据“汉代以后形成的经学阐释传统……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可知,文中说的是“经学阐释传统”使得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广泛传播,进而塑造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的价值体系。
  C.“汉字的读音使其能适应……的需要”错。根据“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可知,文中强调的是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系统”,汉字能够适应汉语多方言区交际的需要。
  D.“只在特定的方言区之间……”错。根据“形成了跨方言区的汉语书面语系统”可知,应该是“跨方言区”而非“特定的方言区”。
  故选A。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1】,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