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巧设疑——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设疑教学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论文集粹 / 教学论文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27 7:10:4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50字。
“柳暗花明”巧设疑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设疑教学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五中学   语文组   商宗伟  许春苗   邮编:277100

宋朱熹曾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即问题。设疑可根据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启动学生思维。设疑之于教学,犹如清泉之于水潭。清泉一失,水潭即成无澜死水。语文课堂中运用设疑教学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如果设疑不当,“导”而无法,亦往往流于形式,误人费时。因此,探讨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1.于导课伊始时设疑——引学生入戏。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一堂好课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开头,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正如好戏开头,鼓乐齐鸣,声势震天,自然先声夺人。语文课运用设疑也是如此。导课伊始,或创设情境,或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疑到思,尽快入戏。在讲七年级上册《化石吟》一课的时候,我向学生们发出提问:假如你现在正在博物馆里参观远古时代遗留下来的各样化石,你的心中会有什么感受呢?然后让大家各抒己见,然后就可以很自然的过渡到诗歌内容。
2.于重难点处设疑——解决主要矛盾。矛盾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解决能极大地促进次要矛盾解决。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则是每课的重点与难点。只有在这里设疑,才能产生波澜,才能避免满堂问导致学生神经紧张,才能使学生认识矛盾,集中注意力,振奋智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七年级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本文的主题应是什么这一争议性问题我先给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大家都知道作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快乐、天真、无忧无虑的,那么作者所回忆的三味书屋里的生活究竟“快乐”和“不快乐”哪种感情更多一些呢?大家很积极的在作者的描述中寻找,果然发现虽然作者初时并不愿意去三味书屋,但是在三味书屋里寻蝉蜕、折腊梅花、喂蚂蚁、描绣像等等有趣的事儿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底,使他在多年之后回忆那段往事时依然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样,本文的主题便昭然于大家的面前了。
3.于教材的衔接处设疑——完善知识链条。通篇教材,构成了完整的知识系统。章、节、目之间往往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如果不揭示这种联系,往往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因此,在衔接处设疑,既能提醒学生注意,又能自然地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