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照镜自省、“凸(凹)面镜”导写及问题分析、素材及范文展示
- 资源简介:
约9810字。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照镜自省、“凸(凹)面镜”导写及问题分析、素材及范文展示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镜子是自我的反射,透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今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但是,所照的镜子有时也会出现偏差,如果照了“凸面镜”或“凹面镜”,结果就会不同。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分析】
这是一个思辨性材料作文。这是一则颇具思辨价值、颠覆意义的作文题目。但这里也注定部分考生要折戟沉沙,马失前蹄了。
材料主要探讨了镜子在自我反省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材料指出“镜子是自我的反射,透过镜子,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这里,镜子被用作一个象征,代表自我观察和自我认知的工具。当我们面对镜子时,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身体、面容和形象,从而对自己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材料提到“经常照镜自省,是古今仁人志士律己修身的方法和美德”。这进一步强调了照镜子在自我反省中的重要性。通过经常性地观察自己,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行为举止和品德修养,从而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不断提升自己。这种自我反省的过程,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说到镜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谏太宗十思疏》的作者魏征。千古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曾把魏征比作自己的镜子,并且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殁,朕失一镜矣。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以人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重要性。
但是如果我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借助“镜子”来认识自己,修养品德的层面,审题可以说出现了严重偏差。
材料共三句话,应该关注转折词"但是",是立意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