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信陵君抗秦救赵的意义,仁而下士的谦逊作风和急人之困的精神;
2.学习通过人物的互相衬托,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复习几种复句,复习“之”字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信陵君的性格特征──仁而下士(即仁爱之心,礼贤下士)
2.难点句式和复句的类型。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背景简介
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257年,属战国后期, 秦国对外兼并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公元前260年,赵起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在长平之战中, 秦将白起大破赵军,活埋赵战俘四十多万人。第二年,秦军进攻邯郸。到信陵君窃符救赵时,邯郸已被困了两年多。赵国如果灭亡,接下去就轮到了魏国,魏国不救赵,无疑是加速自己的灭亡;赵若救魏,也就是挽救自己的危亡。但在秦强大兵力地威胁下,诸侯都不敢救赵。魏王表面上派大将晋鄙率领十万兵马救赵,实际上是装样子,“持两端以观望”。信陵君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尽一切努力抗秦救赵。本篇着重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及在政治、军事方面获得的成就。
作者简介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6),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任太史令,写《史记》。因替投降匈奴的汉将军李陵辩护,被汉武帝下狱,处宫刑。为了完成《史记》,“就极刑而无愠色”。出狱后,任中书令, 发愤著书。 公元前104年,所撰《史记》基本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