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看历史,谈名人》写作教学案例
[思路源发]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借用一下就是:“腹有诗书文自佳”。没有丰富的积累,想要在写作字里行间散发书卷气,是十分困难的。常常在作文中看到,许多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和语文教师所讲的知识之外,基本没有了其它的补充。“肚里没有干货”,因而每感作文无话可说,语言干瘪生硬,结构前言不搭后语,更有甚者生吞活剥他人作品,胡编乱造故事。抑或有学生虽然阅读面不广,但善于积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专栏、做练习时遇到与文化有关的内容都记下来了,但记下来到写作时变不成自己的知识积累。“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朝诗人张旭在诗中这样写道。教学中自己也在混沌中摸索,在困苦中蹉跌、感叹:途径在哪儿?成功的路在何方?
近日,有幸到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学习,看到学生主宰了课堂,小组的交流互动,大胆踊跃的发言,机敏睿智的思维,对自己深有震撼。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以学生为主的的教学理念,不就在杜郎口中学课堂上实现了吗?让学生自己搜集、交流素材,整理展示,交流方法,利用小组学习,展开评价讨论,困扰作文教学的难题不就迎刃而解吗?于是,我构思了这堂《看历史,谈名人》写作教学课。
[案例呈现]
一、学习目标:
1、整理、发掘、交流文化写作素材;
2、培养思辩思维,学习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课时:2课时
三、课前准备:
1、小组搜集有关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名言或诗句、历史地位等资料;
2、小组搜集优秀的具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推选出一篇;
3、课前各小组将名人画像描摹到黑板上。
四、课堂实录:
(一)素材整理
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史长河中闪烁着多少杰出人物的光芒。你一定有最了解、欣赏或崇敬的一位。请小组成员上黑板整理一下他的有关生平、重要事迹等材料,小组内交流后,向全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