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9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8/18 8:32:3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400字。

  23 《孟子》三章
  设计说明
  此课三篇文章皆选自《孟子》,都是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先秦诸子散文常能表现出清晰的逻辑与思想的魅力,极具说服力。课文中多用排比,在极为分明的层次中,表现出非凡的气势,形成传颂千古的名句。说理则善用类比的手法,将抽象的观点论述得深入浅出。此外,此课最值得挖掘的,便是字里行间所充盈的浩然正气,它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涵养大有裨益。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2.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人和”和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以及在困境和忧患中奋发向上的精神;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诵读课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文意,理解基本内容。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资源与工具
  (一)资源
  拓展阅读:《孟子》。
  (二)工具
  1.多媒体。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情境
  中国有句古话“得民心者得天下”,古代历史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都知道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预习任务
  1.字音字形。
  畔(pàn)       淫(yín)        米粟(sù)
  疆域(yù)           贫贱(jiàn)           公孙衍(yǎn)
  2.文学常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有“亚圣”之称。
  《孟子》 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世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孟子的主要材料。
  三、学习任务一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教师示范朗读,播放朗读音频。
  2.教师指导朗读,明确易错读音,明确句中停顿,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点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
  1.听范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