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
单元要求: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教学设想:
散文是中小学课文的大宗,数量众多,学生接触得也较早。本单元选入的散文既有学生已经熟悉的(写人记事散文与写景抒情散文),也有学生接触较少的(托物言志散文与议论性散文)。这样的编排,既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又开拓了学生散文学习的视野。可以说,在散文阅读这一学习内容序列中,本单元起着“承旧”与“拓新”的双重作用。
鉴于此,教学时,既要注意散文教学的共性,教给学生一定的文体知识和赏析知识,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散文赏析;又要注意本单元教学任务的特殊性,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自己感受和体会散文类型的特点,自行总结归纳。教师需抓住“类型”这个关键词,指导学生“学文识类”,即通过学习“这一篇”认识“这一类”。
茅盾《白杨礼赞》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作者描写白杨树“绝无旁枝”“紧紧靠拢”“绝不旁逸斜出”“片片向上”“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形象特点,将其与北方农民、北方的抗战军民以及抗战军民的“精神和意志”建立起联系,层层深入地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这一篇散文,探寻阅读“托物言志类散文”的有效路径和方法,然后,学生学以致用,自主阅读丛书中的两篇相同类型的散文,认识文中所“托”之“物”,体悟作者所“言”之“志”。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紧扣题眼“礼赞”,勾画关键语句,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精读文段,学习从外部形态和内部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象征手法,并进行书面表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精读文段,学习从外部形态和内部气质等方面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托物言志类散文的特点,探究高效阅读的方法。
教学策略:
默读、自由读、齐读多种朗读,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都爱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热爱之情,从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譬如:周敦颐爱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王安石爱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郑燮爱竹,“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独爱白杨树,茅盾先生眼中的白杨树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白杨礼赞》。
二、预习检测,积累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