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教学设计15
- 资源简介:
约2640字。
初中语文八上《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体会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感受作者表达出来的独特情感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昆明的雨》是一篇写景抒情类散文,作者通过昆明的雨,把昆明的人、事、物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平淡自然、饶有趣味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散文创作的追求。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已经接触了写景抒情散文,对抒情散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背影》《白杨礼赞》《散文二篇》等不同类型的散文。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散文,品味不同散文风格的能力。汪曾祺汪的散文语言平淡自然、饶有趣味,在描写生活琐事中,体现自己生活的感受。因此,需要老师设置恰当的学习活动,结合有关材料,走进文本,感受其散文的风格特征。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概括作者笔下昆明的雨、人、物、事的特点,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结合背景,品析关键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
3.朗读并鉴赏分析文中“淡而有味”的语言,体会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汪曾祺被评论界和媒体反复誉为“中国最后一位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的文字有着怎样的魅力,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赞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笔下的《昆明的雨》,体会其散文风格。
任务一:初读文本,体会昆明雨季的特点。
1.快速阅读文本,圈点勾画,说一说昆明的雨有何特点?
明确: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浓绿的。
2.这些四十年前的人、事、物,作者对它们的情感和态度又是怎样的?
明确:文中作者直接抒发了对昆明“雨”怀念之情,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
3.还写了哪些人、事、物?这些事物有何特点?
明确:作者主要写了昆明雨季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物,除此之外,还写了雨中和好友在莲花池边的酒店小酌。这里的仙人掌是肥大的、菌子是繁多的、杨梅是硕大的、缅桂花是浓郁带着雨珠的。这些看似没有关联的人、物、事,却因为昆明的雨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这就是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任务二:再读文本,体会作者情感
1.阅读材料,结合所写人、事、物的特点,小组探究:是什么原因让作者对这里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