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市2025届新高三零模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150字。
广西柳州市2025届新高三零模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3条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然而,《著作权法》并没有对独创性进行解释和说明。因此,问题的难点以及讨论的焦点就在于独创性有无的判断,决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可以构成著作权法上的作品。
笔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独创性应当采取结果主义的判断方法,不应增加额外的条件或要求,即应当着眼于作品本身——创作行为之结果,而不考虑创作主体和创作过程。因为独创性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而非对创作主体和创作过程的描述。正如上文所述,作品之所以需要具备独创性,原因就在于,只有具备了客观的文学、艺术或者科学价值,法律才有予以保护的必要。因此,独创性判断所关注的是作品的形式和外观——是否与在先作品存在实质的差异而具备应予保护的价值,能否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或者推动科学的研究和应用。而创作主体并不影响独创性的判断,如果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由自然人创作完成的情况下,可以受到著作权保护,则该成果完全可以满足著作权法对独创性要求。此外,创作过程是否借助了工具以及借助了何种工具也不应影响独创性的判断。
举例而言,判断一幅美术作品的独创性,仅需要观察其是否实质上区别于在先作品;根据一般观念是否存在艺术价值,如果得到肯定答案,则具备独创性;至于是否由自然人创作,以及是否借助了某种先进的创作工具,则属于无关因素,无法影响独创性有无的判断。应当注意,确定某种类型作品的独创性标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创作工具的变化、作者创作空间的大小等等,但是在判断某个具体作品有无独创性的时候,则应当只关注待评价作品本身,此为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主张将独创性判断与作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观点认为,存在自然人作者是作品具备独创性的前提,只有自然人作者创作的成果才能称之为作品。事实上,反对独创性客观说的观点是以非自然人创作的作品无法受到著作权保护为理由,反推得出人工智能作品无法具备独创性的结论。另外还有观点认为,应当将创作过程投入智力劳动的多少作为判断是否构成作品的判断方法。然而,作品是否具备独创性和是否是自然人创作本身就是两个问题。作品是否由自然人创作,决定的是有无适格主体取得作者身份和著作权,不应与独创性问题混淆讨论。分析作者是否投入了智力劳动解决的原本也不是独创性问题,而是作者是否实施了创作行为。
(节选自张新宝、卞龙《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材料二: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构成作品,现有研究多聚焦生成内容是否具有独创性这一条件进行讨论。目前学术界有不同观点:一种观点持主体判断说,认为机器不能创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独创性的判断不应当以作品的创作主体与创作过程为标准,而应从作品本身来判断。
B. 材料一作者赞同以非自然人创作的作品无法受到著作权保护为理由,反推人工智能作品就无法具备独创性这一观点。
C.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在于鼓励大众创作,因此对作品“创造性”的要求比专利法的要求低。
D.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要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必须达到作品的独创性标准,达到“可著作权性”要求。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谈及某种类型作品的独创性标准是为了进一步论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独创性应当采取结果主义的判断方法。
B. 材料二把“主体判断说”和“客体判断说”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对比,作者比较认同“客体判断说”的判断标准。
C. 材料一与材料二的作者都认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独创性判断应关注该内容是否与已有的作品存在实质的差异。
D. 材料一和材料二讨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独创性问题都是为了探讨是否需要给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保护的问题。
3. 有学者参与讨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话题,使用下面的事例支撑观点,其所持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事例:摄影师在胶卷相机时代可以拍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后来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设备功能愈发强大,能够在按下摄影键的极短时间内对照片进行调整、修改后输出成片,如果该照片能满足作品的独创性要求,仍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
A. 只要人工智能为生成内容的产生作出了贡献,其智能生成内容就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B. 因为人类为创造作品把人工智能当做工具,所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应属于运用工具的人类。
C. 无论人工智能是否参与到创作中,其智能生成内容能否受到著作权法保护都由人类来决定。
D. 无论人工智能对生成内容贡献高还是低,只要生成内容具有独创性,就应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
4. 下列表格中关于“主体判断说”和“客体判断说”的内容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②③⑧ B. ③⑥⑦ C. ②④⑥ D. ①⑤⑦
5. 下面是关于著作权的案件,你认为法院判决的依据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案件:原告李某使用AI图片生成软件通过输入提示词、设置相关参数和不断调整修正的方式生成古装少女的图片,后将该图片发布在小红书平台,并标注为“AI插画”。但后来,原告发现被告刘某通过百家号账号发布的文章里使用了自己先前生成的图片作为插图,并且去除了该图片原有的水印。随后,李某以侵害作品署名权为由将刘某起诉到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AI生成图片属于作品,应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因此,判决被告向原告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500元。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维
乔叶
维人的维,起初我一直以为是为人处世的为,后来才觉得,在福田庄语境里,用作维更合适。为人偏重于指向自身的修行修为,属内在的。维人则更偏重于向外,意指对各种人脉资源的经营缮护。
毋庸置疑,奶奶很会维人。从我记事起就串门的不断,尤其是女人。一般是晚上,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如舞台连续剧,慢慢地,我在旁边也看出了些张家长李家短的门道。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