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580字。
2022级高三学年暑假开学初考试题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5题。
心理学有一个由来已久且不曾间断的争论,就是关于人类意识的建构。一种观点是通用智能说,即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意识中有一套通用的解题技巧, 意识把它们运用于无限多的认知任务上。不管人们是在计数,还是要决定去哪家饭馆吃饭,亦或是在努力学一门外语,所使用的都是同一套认知能力。另一种观点是模块性假说,即人类意识中包含大量专门的子系统或模块,每一种都被设计用来执行非常有限的一类任务, 而不能执行其他任务。例如,人们普遍相信有一个特殊的语言习得模块,这一观点源自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他认为,儿童并不是通过听取成人的谈话后用他们的通用智能来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而是他们的意识中有一种独特的、自行运转的“语言习得机制”,它唯一的功能是,在适当刺激的情形下,让儿童学会语言。
模块性假说提出的一些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这种研究也被称为“缺陷研究”。如果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我们就能预知,脑损伤会大致同等地影响所有认知能力。现实却并非如此。相反,脑损伤通常削弱某些认知能力而不伤及其他认知能力。例如,被称为“韦尼克区”的脑部伤害会使得病人不能理解言语,尽管他们仍然能够说出流畅的、符合语法的句子。这就表明,句子的生成和理解有独立的模块。另外一些脑损伤的病人失去了长期记忆,但是短期记忆以及说话和理解能力丝毫没有受损。这似乎再次支持了模块性观点而否定了把意识看成万能解题器的观点。
这种研究尽管很有说服力,却没有一劳永逸地解决模块性的问题。一方面,这种研究的证据比较稀少——显然不能只是为了了解认知能力受影响的状况而随意损坏人脑。另一方面,关于数据应该如何解释存在着严重分歧。一些人认为,所观察到的脑损伤病人的认知障碍模式并不意味着意识是模块性的。他们声称, 即使意识是万能解题器, 即不是模块性的,脑损伤不同程度地影响不同的认知能力仍然是可能的。所以他们主张不能仅从缺陷研究来“轻率判断”意识的结构,这种研究最多只能提供有瑕疵的证据。
美国心理学家杰里•福多尔在研究模块性假说时, 认为大脑模块有三个重要特征: 它们是领域化的,运行是强制性的,信息是分隔的。首先,认知系统是领域化的,即它是专门化的:它负责一组有限的、精确划定的任务。乔姆斯基所提出的“语言习得机制”就是领域化系统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种机制的唯一功能就是使儿童学会语言——它并不帮儿童学会下棋、数数或者做其他任何事。其次,认知系统是强制性的,即我们不能选择是否让该系统运作。语言的感知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听到一个用你所通晓的语言说出的句子, 你就不得不把它听成是一个句子。如果有人要你把该句听成“纯粹的噪音”,不论如何努力,你都无法做到。第三,信息是分隔的,即大脑模块分隔强调某些特定的信息,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这块区域是我们的感知机制所不能达到的。拿恐蛇症来说,人类普遍对蛇有一种恐惧, 即使明知有些蛇不危险, 也很难克服这种恐惧症。因为蛇对于灵长类动物来说非常危险,所以通过自然选择,就很容易进化出对蛇的本能恐惧,存储在认知意识的一块区域中。即使你知道特定的一种蛇没有危险性,你仍然很可能害怕这条蛇,而且不愿意触摸它。该蛇不危险的信息不能进入你意识的这一部分,该部分在你看到蛇时会引起害怕的反应。这说明,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与生俱来的、信息分隔式的“恐蛇”模块。
最热衷地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相信意识完全由模块构成,但是这种观点并不被广泛接受。福多尔认为,人类意识虽非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感知和语言是模块化的,但思考和推理不是。为什么不是?假设你正参加陪审团,在裁决被告有罪还是无罪。你将怎样处理这一任务? 你会考虑的重要问题是, 被告的陈述在逻辑上是否一致,是否没有矛盾,你可能问自己,现有的证据是否刚好与被告的罪行相符,或者是否很强地支持了罪行的成立。显然你在此所用的推理技巧——检查逻辑一致性和评估证据——是通用的技巧,它们不是专门设计出来用于陪审团的,你在许多领域都使用这些技巧。所以你在仔细裁决被告的罪行时所运用的认知能力不是领域化的。同样它们的运用也不是强制性的——你必须有意识地思考被告是否有罪,并且能够在任何你想要停止的时刻停止这种思考。最重要的是,这里同样也没有信息分隔。你的任务是全面考虑,决定被告是否有罪,所以你也许必须运用所拥有的任何背景信息,只要你认为相关。例如,如果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并且你相信紧张的痉挛总是有罪的一种标志,你就可能会利用这一推论来作出裁决。简言之,这里不存在决定一名被告是否有罪的模块,你是用“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认知问题的。
意识的模块性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它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赞成模块性的人认为意识包含执行不同认知任务的特定模块,反对模块性的人否定这一点。但是我们如何判定两个认知任务是同一类还是不同类呢?脸部识别是单一的认知任务还是由两个不同的认知任务(识别男性的脸和识别女性的脸)构成的?做除法和乘法是不同的认知任务,还是都是一般的算术运算任务的一部分? 这类问题是概念上的, 或者说是哲学上的,而不是直接经验上的,它们对于模块性争论可能非常重要。
福多尔的观点,即意识尽管不是全部但部分是模块化的,这样看来便十分合理。但是确切说来有多少模块、这些模块具体负责什么,在当前的研究状况下还是无法回答。
(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意识是模块化的吗?》, 韩广忠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普遍相信,儿童主要靠意识中的语言习得模块找出所说语言的规则,从而学会语言。
B.“缺陷研究”最多只能为研究者提供有瑕疵的证据,它不能完全证明模块性假说的观点。
C. 被告在审问下紧张痉挛,这是有罪的一种标志,我们可利用罪犯这一反应特征作出裁决。
D. 赞成模块性假说的人认为脸部识别是一个认知任务,而反对者认为是两个不同认知任务。
2. 根据原文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根据人类意识是万能解题器的观点,如果人脑受损,就有可能影响到他的所有认知能力。
B. 模块性假说研究者根据脑损伤病人的表现推断,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属于不同的模块。
C.“语言习得机制”具备大脑模块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使儿童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更加专注。
D. 裁决被告是否有罪,基本上要靠“通用智能”解决,这一论断反驳了模块性假说的观点。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从哲学的高度探讨了诺姆•乔姆斯基提出的模块性假说,剖析其内涵和重要特征。
B. 第三段运用“尽管”“却”“即使”“一些”“最多”等词语, 体现了论述的严谨性。
C. 文章列举了大量人类意识如何建构的具体事例,从而有力地证明意识是模块化的观点。
D. 文章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文末指出模块性假说的研究方向。
4. 下面是米勒-利耶尔错觉图,人们普遍感觉上面的横线更长, 即使被告知两条横线一样长,这种错觉也不会消失。请结合材料, 解释上述现象。(4分)
5.学术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便于读者迅速了解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等。请在横线处填写合适的内容,为本文写一段提要。(4分)
人类意识的建构一直是心理学领域争论不休的话题。文章主要探讨____________,在与通用智能说的比较中,从“缺陷研究”、大脑模块特征以及哲学本质等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6~9题。
布莱克•沃兹沃斯
(英) 奈保尔
一天下午大概四点钟的时候,米格尔街来了一个非常古怪的流浪汉。他叫住我:“小弟弟,我可以进你们家院子里来么?”他身形瘦小,衣着整洁,戴一顶帽子,穿一件白衬衫一条黑裤子。
我问:“你想干嘛?”
他说:“我想看看你们家的蜜蜂。”
我跑上台阶,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