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530字。
2025届潮南区高三摸底测试试题
语文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0.5毫米的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清楚。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及其紧密的内在联系。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及其规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现象及其规律,二者在本质上都是科学。自然科学通过理论进步和技术发明来掌握和支配自然力,代表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哲学社会科学则提供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对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等提供世界观,方法论指引,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
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交融互促、互为支撑。从现代科学理论发展趋势看,其呈现出学科分化细化和学科交叉融合相并行的趋势,越是科学发展的高级阶段,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越是水乳交融。从实践层面看,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应用,必须通过人们的社会结合和社会交往、通过劳动的有序组织和管理、通过市场的转化和交换来实现,而这些领域必须依赖于哲学社会科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二者同等重要。当然,由于研究对象、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不同于自然科学的独特优势,特别是在社会发展方向指引、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社会制度模式变迁、社会行为规范、社会心理疏导等方面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摘编自杜飞进《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规律的深刻把握》)
材料二:
哲学是科学的源泉。现代科学的前身就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之后相当长时间内,科学家都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自然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伟大著作命名为《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拉马克的《动物学哲学》包含了进化思想的萌芽,道尔顿在其《化学哲学新体系》中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古希腊哲学家对浩渺星空的好奇和惊异、对宇宙本质问题的痴迷和热情、对思想穷根究底的辩驳和拷问、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关系,在强调交融互促、互为支撑关系时,两者看问题的视角完全相同。
B.材料一认为自然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直接力量,而哲学社会科学只是为社会正常运行提供理论和社会思想支撑,不涉及变革。
C.材料二强调,科学与哲学紧密结盟的时代悄然复归,展望未来,要立足于世界实际,对科学前沿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开拓和创新。
D.材料一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哲学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科学的前身从属于自然哲学,牛顿、拉马克、道尔顿的著作均证明了这一点。
B.科学研究者要想突破概念和思想的约束和限制,则必然会在哲学思想中寻求灵感。
C.因为任何科学理论的内核,都带有某些哲学预设,所以缺乏哲学的科学是盲目的。
D.科学发展关联着众多哲学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具有抓住契机迎接挑战等众多意义。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各自的内涵与作用、两者关系两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二采用对照式论证结构,强调科学与哲学联手解决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
C.材料一在论证哲学社会科学的独特优势时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增强了说服力。
D.材料二说古论今,阐述科学与哲学关系富有逻辑性,明确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做法。
4.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哪些角度加以认识?(4分)
5.材料二使用“源泉”“助产士”“圆盘”等词语,请简析其在论证上的效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采浆果的人
迟子建
金井的山峦,就是大鲁二鲁的日历。
雪让山峦穿上白衫时,他们拉着爬犁去拾烧柴;暖风使山峦披上嫩绿的轻纱时,他们赶紧下田播种。山峦一层一层地由嫩绿变得翠绿、墨绿时,他们顶着炽热的太阳,在田间打垄、间苗、锄草和追肥;而当银光闪闪的霜充当了染匠,给山峦罩上一件五彩的花衣时,他们就开始秋收了。
金井是个小农庄,只有十来户人家。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