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5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14 15:11: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870字。

  重庆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5届高考质量调研(一)语文试题
  (分数: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刘勰以《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认为好的说辞或纵或擒,要看情势的需要。他还说,“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即认为说辞的关键,要对当时有利,意义正确,忠于为君,敏于成事。这些话,对烛之武劝秦穆公退兵,完全是切合的。
  烛之武说秦穆公。先退一步,说:“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肯定秦晋围城一定胜利。然后反过来说,用了四层转折。一层是郑亡以后,秦国得不到郑国,对秦国无利,所谓“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二层是灭亡了郑国有利于晋国,即“亡郑以陪邻”。三层是加强了晋国就削弱了秦国,即“邻之厚,君之薄也”。这三转就说明了灭亡郑国对秦国的不利。四层是放过郑国,对秦国有利,即“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些是就当前的情势说的,用的是一纵一擒,一放一收。说到这里好像话已说完了,但烛之武还要进一步说。因为以上讲的灭亡郑国以后,对秦国无利而有害,都是推测,推测的话还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得举出事实来做证,证明这种推测是正确的。
  烛之武再引过去的事实做证。说秦穆公曾经帮助晋惠公,送他回国即位。晋惠公愿把焦、瑕两邑送给秦穆公作酬报,可是他早上渡过黄河,晚上就筑防御工事拒绝秦国,说明晋君是背恩的。从而证明秦军帮晋军灭亡郑国以后,晋国也会背恩抛弃秦国,使秦国不利。因此再作进一步推论,晋国占领了郑国,又会向西侵占秦国。说到此,才算把秦穆公说服了。这就是刘勰说的“言资悦怿”“动言中务,顺情入机”。
  (摘编自周振甫《〈烛之武退秦师〉赏析》)
  材料二:
  对于军事斗争来说,光是雄辩的口才并不够,大凡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要想凭外交口才得到是不现实的,主要还是凭实力。然而,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
  谈判实际上就是辩论。对立的双方利害关系相反,没有共同语言,必须有一个双方认可的前提,才能把辩论转化为对话。烛之武必须找到一个秦穆公认可的前提。他的杰出在于,抓住了一个关键词“益”,回避了眼前郑国和秦国利害关系相反的难点,以于对方有益作为前提。这就把论题转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说秦穆公采用了一纵一擒、一放一收的方法,而在“擒”“收”的基础上又引用事实进一步推论。
  B. 烛之武引过去的事实做证,其目的是劝说秦穆公认清晋国的本来面目,进一步佐证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
  C. 烛之武认识到郑国没有相当的实力,只着眼于郑国与秦国的关系难以说服秦穆公,所以他认为可以用口才战胜实力。
  D. 烛之武的说辞,从逻辑上看具有雄辩的色彩,但烛之武认识到,只停留在口才上还不够,还得靠事实说话。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则材料均引用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原话,其作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材料作者对历史史实的主观认识。
  B. 烛之武站在秦国一方思考问题,没有逞一时之勇,图口舌之快,这是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的正确选择。
  C. 烛之武选择秦国而不是晋国作为谈判对手,是因为郑国与秦国利害关系密切,能形成郑秦同盟。
  D. 外交谈判要善于抓住问题的要害,要有战略眼光,比如,努力在谈判中瓦解对方与他国结成的政治同盟。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一中第一段刘勰观点的一项是(   )
  A. 韩愈《师说》阐述人们如何对待老师。
  B. 孟子对齐宣王谈如何施行王道。
  C. 庄子在《庖丁解牛》中强调依乎天理。
  D. 魏征向唐太宗进《谏太宗十思疏》告诫君王。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请结合两则材料的观点,对下面一则外交事件进行评价。
  1919年1月28日,一战结束后,27个战胜国代表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战后协约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想借此次会议收回山东的主权。中国代表之一的顾维钧在大会上发言:“山东是中国的,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战略上,还有宗教文化上,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顾维钧的发言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蓝辛评价说:“顾氏堂堂正正之演说,实使日本委员垂头丧气,哑口无言。”但遗憾的是,会议的最后,中国也没有收回对山东的主权,西方列强反而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于是,中国代表团拒绝在这份屈辱的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第一次说“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能力。
  C.“所以他认为可以用口才战胜实力”错,材料二是说“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是:缺乏实力的后盾,要在谈判中以口才战胜实力”,“用口才战胜实力”是烛之武面临的艰巨任务,而不是他认为。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旗渠(节选)
  杨林
  (第一幕)
  [太行山下,漳河岸边,山如屏障,峻高蔽日,河水奔腾,涛声如雷。
  [山脚下,一北方汉子踏着涛声走来。他身着宽衣大裤,操豫北口音,一步跨上漳河堤岸,面色凝重,深沉眺望。
  杨贵    我是林县县委书记杨贵,现在是1959年10月29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就“引漳入林”问题再次进行表决!同志们,表决之前,我请大家看三样东西:第一,看看脚下的土地——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