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二中2024-2025学年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9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地球上的物种正在加速灭绝,植物也不例外,很多国家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种子库。为了保证种子能长久保存,首先要尽量采集成熟度较好且饱满度较高的健康种子。种子采集通常从容易采集的区域入手,逐渐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种子被采集回来后,还要对其“验明正身”,核查种子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照片等是否一一匹配,并初查种子的质量状况。其次,要创造适宜的条件将种子保存起来,尽可能使它们“延年益寿”,以便日后需要的时候再次利用。种子喜欢干燥低温的贮藏环境。大量实践数据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种子的含水量每降低1%或储藏温度每降低5℃,种子的储藏寿命可延长一倍。实际操作中,种子会被放置在空气相对湿度为15%的干燥间进行脱水,这样做是为了让种子的含水量下降到安全范围之内。如果种子的含水量超过安全范围,过多的水分就可能成了种子的“心腹之患”,在低温下形成大冰晶,破坏细胞膜结构,导致种子失去活性。
保存种子最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将来有一天能够重新使用,原本处于休眠期的种子正常萌发。为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一般情况下,在种子送入冷库一周后,就可进行初次萌发实验,萌发率在75%以上即视为合格。接下来,每隔5-10年,就要从冷库中取出一部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监测种子的活力情况。
理论上,对于冷库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种子,只要打破休眠条件,就能刺激种子萌发。但实际上,经过干燥、低温保存后的种子,也可能会出现一些特别的反应。比如一种叫白楸的植物,它的种子冷藏后便不能萌发。这类种子被冻僵了,需要给它“泡热水澡”,才能够苏醒过来。直到现在,种子库中还有某些种子处于“一睡不醒”的状态,试过多种办法仍不能使其萌发。
(摘编自谭治刚、蔡杰《种子库:植物的“诺亚方舟”》)
材料二: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一座富有河套文化特色又充满新兴产业朝气的建筑引人注目——黄河流域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
巴彦淖尔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河套粮仓”的美誉。这里肩负着种粮和育种的重任,是我国小麦种子的繁育地之一。随着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的建成,当地育种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这座占地5.2万平方米的种质基因库,集种质资源应用馆、种质资源博
1.根据材料一中对种库工作流程的介绍,下列填入方框中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与标本、数据表、DNA材料等比对
B.在不具备萌发条件时进入“休眠”状态
C.提供极度干燥和极度低温的储藏环境
D.增加种子的湿度,提供高温的环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确保种子的存活,必须定期检测种子的活力情况,因此要周期性地给种子做萌发实验,种子75%以上能够被“唤醒”方为合格。
B.种子对于农业生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保障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为此我国应该花大气力选育出自己的优质品种。
C.以前国外种子在我国价格高,而且市场占有量大;而随着我国种业的发展,我国种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D.发达国家种业市场化有上百年,而我国种业市场化距今仅二十多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过快的发展使得各种问题更加突出。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验明正身”、“延年益寿”、“一睡不醒”三个成语的运用,把种子拟人化,使文章具有文学性。
B.从材料一的种子的选种、保存、唤醒,到材料二对巴彦淖尔的介绍,都旨在表现种子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C.材料二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西北地区种质基因库对于我国的重要地位。
D.材料三在肯定了我国种业目前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列举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具体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4.材料一作为科普文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5.我国种业近几年能够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三的内容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
剪辑错了的故事①
茹志鹃
周围的公社、大队,前后脚都放出了亩产一万二、一万三千斤的高产卫星。到处锣鼓喧天,捷报四传,参观的人群如云。甘木公社的甘书记深感有急起直追的必要,于是和一大队支书老韩做了三宿的工作,终于一大队也赶紧赶慢地筹备起来了。甘书记觉得,都到这时候了,要放就要有点气派,放一颗“特大的卫星”,亩产一万六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