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247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物种因受人类活动威胁而濒临灭绝。除了气候变化加速、环境污染等,一些看似“天然”的活动也对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如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投入土地和水资源,还往往伴随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这样就会造成污染并危及生物多样性。用于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的动植物在物种与遗传方面多样性的丧失,也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据统计,目前全球2/3的粮食产量仅来自9种作物,同时,越来越多的野生物种面临灭绝风险。
为了维护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了“自然向好”的愿景,即在2030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一些国家已开始进行科学保护,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俗称“四不像”的麋鹿,原产于中国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温暖湿润地带,20世纪初在中国野外灭绝。1985年,中国从英国引入了首批20只麋鹿,经过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如今中国境内麋鹿种群已有8 000多只,形成了种群数量下降后逐步恢复的“微笑曲线”。在全球范围,设定自然保护地,加强系统性规划和保护,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等手段,都有助于恢复生物多样性。
(摘编自李楠《恢复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向好”》,《人民日报》2021年8月11日)
材料二:
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移的野生亚洲象群,在当地政府历时3个多月的柔性引导和细心呵护下,终于向南跨过元江,要重返家园了。
日本媒体专门做了一期节目,详细介绍这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奇幻旅行”,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并没有像野生动物园那样设置障拦墙,大象一家出门不会被拦住,中国政府对迁移中大象的呵护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生态环境的整体向好,中国政府与民众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在此次事件中的快速反应和全程
1. 下列各项中,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一项是( )
A. 环境、气候的加速变化 B. 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C. 用于吓跑狮子的预警系统 D.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20世纪初期在中国野外灭绝的麋鹿,经过从他国引进、科学研究、有效保护后,如今逐步恢复中国境内的种群数量。
B. 对从西双版纳一路向北迁移的野生亚洲象群,中国政府细心呵护,并给予其充分的自由选择权,让其自然地重返家园。
C. 在全球范围内,增强生态文明意识,设定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地,改善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D. 纳米比亚在一些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严重的地区,会根据社区要求对野生动物进行人工迁移,体现对社区百姓的关爱。
3. 依据对野生象的保护范例,概括并说明我国政府与纳米比亚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有哪些相同的做法。
第二部分 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红色诱惑
戴玉祥
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豫南。
当时我在地主家打短工。正是收麦插秧季节,天上下着火,我光着脊背,手攥镰刀,在割麦子。
一位年轻后生走过来,走到我跟前,喊我声“大叔”,我才发现他。后生穿着天蓝色的褂子和裤子,都褪了色,但很干净;后生长得也干净,皮肤白白的,像是学堂里的学生或先生。见我在喘气,汗水由脸上往下流,在肚皮处形成几条黑沟沟,后生嘴巴张了张,像是还想说什么,没说。后生接过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