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26 11:41: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070字。

  莆田市2024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世界古代美学有三大系统:中国美学、希腊美学、印度美学。中国美学不仅在产生的时间上早于希腊和印度,而且在思想的合理性与深刻性上也有超越希腊、印度的地方。但现在,由于西方至上主义的存在,一些人看不到中国古代美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把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美学放在最高位置。
  2015年10月14日,《参考消息》登载了一篇译自英国《卫报》网站的文章。文章对秦始皇时期的大型陶塑兵马俑持肯定态度,但又说它是在希腊雕塑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的。这是极其荒诞的无稽之谈。首先,从艺术上说,古希腊的雕塑是石雕,在表现男性时都是裸体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男性身体的强壮,身体再高也不及真人高;而兵马俑是陶塑,每个都穿上了战士所穿的盔甲,与真人一样高,目的是要表现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培养出来的许多质朴、勤劳、英勇的“耕战之士”。这说明古希腊再好的雕塑家都不可能指导兵马俑的创作。其次,在中国史籍中,从未有秦始皇时期希腊人曾到过中国的记载。即使有DNA鉴定说明那时曾有欧洲人到过中国,也不能证明到来的人必定是希腊人,而且还正好是一位雕塑家。秦始皇时代面临国内种种紧急的问题需要处理,他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和他一无所知的希腊人交往。实际上,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始于汉代丝绸之路开通后。
  如果说古希腊雕塑对东方也曾发生了影响,那绝不是对中国兵马俑制作的影响,而是对印度雕塑的影响。只要把印度雕塑和希腊雕塑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很明显的。原因很简单,公元前327年,马其顿时代的希腊人入侵和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把古希腊文化带到了印度。直至公元前317年,马其顿的希腊驻军全部撤离印度。除希腊人外,曾入侵和占领印度某些地区的还有属于印欧语系的雅利安人(后成为古印度的主要居民)、波斯人、安息人……当然,从文化上看,古印度也有自己的文化,就是以婆罗门教的教义及其后释迦牟尼在反婆罗门教过程中创始的以佛教教义为中心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又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就像前面所指出的,印度的宗教雕塑就深受希腊雕塑的影响。再如婆罗门教所讲的诸神类似于希腊人信仰的众神,因此马克思说,从印度“婆罗门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人的原型”。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摩诃婆罗多》被马克思称为“印度的《伊利亚特》”。
  反观中国,比印度历史更早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与印度古文化的发展有根本的不同。它是在没有遭受任何外族入侵占领的情况下独立地发展起来的,这就形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中国文化基因”和与之密切相连的“中华审美风范”,并取得了为古希腊、古印度所不及的更高成就。
  (摘编自刘纲纪《由中国古典美学探寻文艺评论的根脉与未来》)
  材料二:
  中新社记者:从历史维度,您怎么样看中华文明基因中的开放的元素?
  李筠:其实中华文明一直是很开放的。从地理意义上看,必然是有“东西南北”才有“中”,所以中国的国名以及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中”字就假设了我们是跟别人在一起的,别人也向我们汇集。
  地理概念之外,以“中”字作文化符号,也是把人性、把“如何看待人”都集成其中。比如《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在世界古代三大美学系统中,中国美学不仅发源的时间最早,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具有独特的文化基因。
  B. 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虽然也有自己的文化,但因为屡遭外敌入侵占领,所以它完全只是希腊文化的复制品,缺乏独立的品格。
  C. 材料二认为,开放的元素一直存在于中华文明基因中,它体现在古代中国的地理概念中,记录在古代文化典籍里,并得到传承。
  D. 材料二不赞同“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不断的文明”的说法,认为有些文明看似消失,但其精华因被其他文明悦纳而得以留存。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美学对印度的影响比不上古希腊,以致美学领域有了西方至上主义。
  B. 中国古代文化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秦兵马俑的艺术成就远高于印度雕塑。
  C. 中国古人很早就关注到人性和“如何看待人”的问题,可见他们不是封闭的。
  D. 理性、共和这样的文化精华今天依然留存,所以古希腊、古罗马并没有灭亡。
  3. 下列选项,不能用来替换材料二画线部分的一项是(    )
  A. 比如《礼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B. 比如《离骚》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 比如《谏逐客书》说“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D. 比如《师说》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 材料一在反驳英国《卫报》网站上那篇文章的错误观点时,介绍了古希腊文化对古印度文化的影响,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5. 有西方学者认为: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中华文明是西方文明最大的威胁。对此你如何反驳?请结合材料写一个提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所以它完全只是希腊文化的复制品”错误,原文说的是印度文化“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原文没有谈到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也不能把它作为产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贾  唐弢
  两三年来我很想专心学贾,“薄文人而不为”,结果却一无所得,使白发的老母终日为生活愁伤,想起来不免暗暗叹息。我之不能成为商人,正如至今还算不了文人一样,原是十分自然的。以家世论,我的父亲下过田,祖父是十足的农人,推而至于曾祖高祖,也莫不以庄稼务生,躬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