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800字。
高三语文考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由此总结了儒家道德观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及其目的。总体来说,儒家就是以教化百姓之仁义道德为伦理核心、以辅助君王之统治秩序为政治目的的学派。谈到儒家仁义道德,就必然离不开道德修养,儒家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应该主动实行“恭、宽、信、敏、惠”五种品德,以成为“贤者”“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这是促进社会和谐、使“天下为仁”的保证。与此同时,儒家也强调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也就是说,为政者以德治国,群臣百姓都会自觉地靠拢;相反,“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论语•颜渊》),国家混乱、政治腐败、社会不安、百姓浮薄,都可归于上行下效,君不正且民效仿,因此为政者应该反省自身,以德正己,使百姓向善。
庄子道德观是对孔子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从《庄子》中频繁出现的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可以看出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确存在不少的质疑和批判言论,但值得注意的是,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仁德品质并没有绝对地否定,实际上,他强调的是更高层次的仁德。正如庄子在《齐物论》篇所说的“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仁”“廉”“勇”都是儒家所认同的具体德性和品格,而庄子所提倡的是不夸耀于外的“大仁”“大廉”“大勇”,由此可见,庄子和儒家在具体的道德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集中在道德形式。
(摘编自闫晖洋《浅析庄子道德观的生成逻辑》)
材料二:
“义”的最一般含义是适宜、合理、正当,“义者宜也”。朱熹在《中庸章句》中指出:“宜者,分别事理,各有所宜也。”他也把义视为“天理之所宜”,与“人情之所欲”的“利”相对而言。在将仁德视为“心之德,爱之理”的基础上,朱熹把义界说为“心之制,事之宜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汉书•艺文志》看来,尧舜、文武、仲尼这些人物都是道德修养方面最高的典范。
B. 庄子道德观所提倡的“大仁”“大廉”“大勇”,在道德内容上更进一步,超越了儒家。
C.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义德,先秦、宋、明清都有名家对义德做过专门的论述与解读。
D. 儒家看重民之诚信这一重要德性和价值观念,认为其在修身、治国等方面价值至上。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儒家强调君王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君王有德,百姓就会拥护,否则,国家就会混乱,社会也不会安定。
B. 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德性品质存在不少质疑和批判,但并不是完全否定,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
C. 儒家学说不是绝对地摒弃利益和生命,但当利益、生命与道义发生冲突时,应该把“义”放在首位。
D. 魏征认为诚信是治国的重要根基,章太炎受到魏征观点的影响,也提出革命者要有诚信,革命要成功要重视诚信。
3.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审谋章礼,选士利械,则霸。定生处死,谨贤修伍,则众。(《管子•幼官》)
B.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中庸》)
C.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古来所重。(《贞观政要》)
D. 今革命者则异是,大抵年少,不为禄仕,又流宕无室家。(《革命道德说》)
4. 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是从哪些方面论述中华文明之道德观的。
5. 材料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义”在中华文明道德观中的重要价值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在道德内容上更进一步,超越了儒家”错,材料一第二段是说“庄子和儒家在具体 道德内容上没有本质区别,庄子对儒家道德观的批判和超越主要集中在道德形式”。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色的麦秸
肖复兴
1848年,意大利歌剧界不可一世的人物唐尼采蒂去世之后,他原来霸占的显赫的维也纳皇家剧院音乐总监职务空缺下来,不少人眼巴巴地窥伺着这个位置。官方请威尔第来担任这个职务,并有希望让其将来荣升为许多人艳羡不已的宫廷音乐大师。没有想到,威尔第回信,断然拒绝。
他说我不希望当什么宫廷音乐大师,我只希望住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