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10字。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考试语文试题
分值:150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山清水秀的贵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旅游拉起乡村的手,美美与共往前走。
在村民母先才家的土陶制作体验吧里,一群小学生正在体验非遗制作。母先才用厚实而粗糙的手掌引导着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地捏着陶土,不到10分钟,一只属于小朋友自己的陶罐便在制陶机上成型。
土陶制作工艺是花茂村有名的非遗项目,母先才更是干了33年这门手艺。如今,他的陶艺馆生产的土陶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家庭收入也翻了好几倍。可说起曾经的苦日子,他却觉得并不遥远:“原来烧一次土窑,要三天三夜,浓烟滚滚。烧完一批窑,熏黑得连自己都认不出来。”
花茂村以前的名字叫“荒茅田”,这里曾经荒田遍地,茅草丛生。村民们为了补贴家用,农闲时做土陶,挑十几公里到镇上去卖。“那时候土陶能赚几个钱啊?年轻人只能出去打工养家。”母先才说,“都是因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才带活了我们这些传统手艺人的生意。”
2014年,枫香镇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提档升级示范点,邀请浙江大学团队在白泥十字路口以土陶文化为背景设计了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母先才也把土窑全部换成了电窑,陆续推出各类新颖时尚的陶器,探索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的结合,收获了市场认可。
(摘编自光明日报《贵州:农文旅融合促振兴》)
材料二:
弘扬乡土文化,对促进乡村文化建设,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要注重几个点,着力于乡土文化几个方面的建设,实现以弘扬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目标。
提高对乡土文化保护的认识。正视乡土文化危机,重塑乡土文化情感,要培养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乡土文化在新农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如秀美的山水,独特的非遗文化。
B. 发挥好乡土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需正视乡土文化危机,重塑乡土文化情感,培养公众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
C. 强化乡土文化对农民精神风貌所能产生的影响,需要建立完善的褒扬机制,用乡风文明培养乡土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D. 总的来看,“村超”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也是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是乡村振兴下文旅体融合的范本。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母先才把土窑换成电窑,推出新颖时尚的陶器,是传统工艺与文化创意结合的体现。
B. 贵州的乡村旅游给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但并未对当地农业发展产生明显影响。
C. 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可以增强农民群众对乡村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和强烈归属感。
D. “村超”是本地文化与体育美学的别样结合,也是体育与文化、经济的有机结合。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地为加快乡村文化建设,改善居住环境,计划拆迁本地古旧建筑,增设现代化设施。
B. 某市为了保护、传承、展示、交流乡土文化,将在城区建设一批农村非遗传习基地。
C. 某村将宋乾德年间研发的“枫香染”制作技艺加以传承,作为当地旅游观光体验项目。
D. 某地聘请一批文化艺术院校优秀人才,到村镇指导工作,完成乡村文化建设后再离开。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5. 春节期间,你所在的村子将开展以“我为家乡发展谋路子”为主题的乡贤座谈会。你作为本村青年代表被邀请参会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自己的发言稿拟写一个提纲。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用乡风文明培养乡土文化”错误。由原文“建立完善的褒扬机制以强化乡土文化对于农民精神风貌所能够产生的影响,用乡土文化培养乡风文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可知,应是“用乡土文化培养乡风文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陈奂生上城(节选)
高晓声
①陈奂生在宾馆一觉醒来,想到县委书记吴楚把自己安排到这里住宿的事,心扑扑跳得比打钟还响。这吴书记真是大好人,竟看得起他陈生,把他当朋友。记得秋天吴楚在大队蹲点,有一天突然闯到他家来吃了一顿便饭,那算什么交情呢!
②陈奂生想罢,心头暖烘烘的,眼泪热辣辣,在被口上拭了拭,便睁开眼来细细打量这住的地方,却又吃了一惊。这房里的一切,都新堂堂、亮澄澄。地板暗红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