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27 21:53:5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67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试卷共8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脂砚斋有一段评语:“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可卿)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香菱)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余今批评亦在梦中,特为梦中之人特作此一大梦也。”脂砚斋是有可能谙悉作家本人的创作心态乃至其人生观念的,上述评语道出的,未必不是《红楼梦》藉以诞生的一个心理动因,即作品是曹雪芹屡历幻灭之后“人生如梦”思想的某种程度的折射。
  拆解作为全书总纲的前五回,便可洞悉两条重要线索:一条是“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第三回),这是全书现实故事(情事、家事、政事抑或还有国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主要人物活动地——贾府——生活的“真正”开始;另一条是“游幻境指迷十二钗”(第五回),这是全书梦幻故事的“真正”开端,也是以总体预述的方式对众女钗未来命运的第一次(也是最全面的一次)暗示。这两条线,分别是对悲剧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较全面描写,也借助他们的活动分别敲响人间(大观园)现实故事和天上(太虚幻境)神话故事的开场锣。自此,各种矛盾遂陆续展开,各色人等方粉墨登场。在前五回中,作者安排一甄一贾、一僧一道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全面交待两个故事得以产生、发展的环境与背景,其中的僧道更起着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与现实的艺术重任。作家着力刻画现实与神话两个世界(其实质为一个世界)的艺术初衷在“总纲”部分已露端倪,神话是现实的前缘,现实是神话的后续,两个世界的并置与交融才是作品的结构主框。这一以神话为起点、支点和终点的结构主框是梦化的、超俗的,因而也是极富有诗意。
  “由来同一梦”。《红楼梦》写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梦,不仅量多,而且质胜:有写实之梦,有象征之梦;有主角之梦,有配角之梦;有实记其梦,有醒后说梦;有详写之梦,有略写之梦……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一部《红楼梦》简直就是一本“梦境大全”!曹雪芹苦心经营的这许多梦境,不但在内容上以别一种素材充实了作品,加深了对题旨的阐发,更是在形式上把纯粹的现实主义描写向着诗意化开掘了一大步。在作品思想层面上,它让我们和人物一起领略到“梦醒了无路可走”的人生悲痛感;而在作品审美层面上,它又引导我们在超越现实世界的诗意化审美境界中进一步体味作品艺术性的高超和作家艺术表现力的精湛!
  (摘编自李凤亮《〈红楼梦〉的诗意叙事追求及其美学阀值界定》)
  材料二:
  叙事的传播速度因时代而异。19世纪时狄更斯的小说都是先在报纸上连载,一些不能及时看到报纸的读者因此心急难耐,美国码头上甚至有人向进港船只询问《老古玩店》中小耐儿的命运如何。20世纪有了无线电通讯技术,麦克卢汉极具慧眼地指出地球人因此进入了一个共同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脂砚斋能道出《红楼梦》得名的由来,是因为脂砚斋谙悉曹雪芹的创作心态乃至人生观念。
  B.《红楼梦》前五回是一书总纲,作为结构主框的现实与梦幻两个世界分两条线索由此展开。
  C.曹雪芹“人生如梦”的思想、“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痛在《红楼梦》人物身上有所折射。
  D.《红楼梦》写许多精彩的梦,不仅是为了充实作品别一种素材,也是为了追求诗意化审美。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红楼梦》的传播速度因时代传媒技术而异,报纸时代的关注度不及无线电通讯时代。
  B.《红楼梦》电视剧比书籍传播速度要快,因为戏剧是最重要的大众传播,传播效率高。
  C.《红楼梦》在自媒体的赋能下,使得有关这本书的大众叙事“能见度”超过精英叙事。
  D.《红楼梦》在互联网时代有条件引发蝴蝶效应,进而产生“像病毒般传播”的影响力。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李少红版《红楼梦》电视剧在人物造型和背景音乐上向曹雪芹时代最盛行的衣着服饰和艺术形式昆曲靠拢,但因与87版《红楼梦》电视剧差距太大,观众普遍不接受。
  B.白居易初至京,以诗谒顾况,况睹姓名,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见“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居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
  C.胡适将《西游记》“第八十一难”改写为唐僧取到经书后梦见西天路上被打杀的妖怪齐来索债,唐僧见状取刀从自己身上割肉剔骨,一片片饲喂这些饿鬼,叙事有人情味。
  D.斯托夫人基于对大量逃亡黑奴的采访而写成的《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引爆了美国南北战争,林肯总统接见她时问道:“你就是那位引发了一场大战的小妇人吗?”
  4.材料一、二中,使用的论据有哪些类型,并分别论证了什么?请举例简要作答。(4分)
  5.在自媒体时代,如何提升《红楼梦》故事的传播效率?请结合下面这段话以及材料一、二,谈谈你的看法。(6分)
  《红楼梦》是“无材补天”的顽石在人世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子的不幸人生,体验了封建大家族盛极而衰的巨变,从而对社会人生有了独特的感悟。(摘自《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据及相关论点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奔月(节选)
  鲁迅
  过了一夜就是第二天。
  羿①忽然睁开眼睛,只见一道阳光斜射在西壁上,知道时候不早了;①看看嫦娥,兀自摊开了四肢沉睡着。他悄悄地披上衣服,爬下豹皮榻,躄出堂前,一面洗脸,一面叫女庚去吩咐王升备马。
  女乙将五个炊饼,五株葱和一包辣酱都放在网兜里,并弓箭一齐替他系在腰间。他将腰带紧了一紧,轻轻地跨出堂外面,一面告诉那正从对面进来的女庚道——
  “我今天打算到远地方去寻食物去,回来也许晚一些。看太太醒后,用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