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9/27 21:57: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00字。

  试卷类型:A
  2024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24.2
  试卷共10页,卷面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如果想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你就会去观察一大堆白色天鹅;当你看到无数天鹅都是白色的,会觉得这个假说似乎很合理。从“我见过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推出结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推论方式就是归纳法。演绎法则是跟归纳法很不一样的逻辑论证:如果前提是真的,结论便必定为真。举个例子,“所有人终究会死”与“苏格拉底是人”两个前提(大前提与小前提)都为真,据此得到的结论“苏格拉底终究会死”是合理的。演绎法是“从一般推出特殊”,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推出一般”,从一组观察资料来论证出一个普遍性的结论。归纳法的问题在于:就算你进行再多观察,只要有一个反例就可以推翻你的普遍化主张。例如:正巧有一只黑天鹅出现,“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就会被证伪。
  许多科学家与哲学家都相信,做科研就是找出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说。如果像他们一样认为科学进步是靠着归纳法,那么你就必须面对归纳法自身存在的问题。科学怎么能以如此不可靠的推论方式为基础呢?波普尔则干净利落地避开了这个问题。根据他的说法,科学不是靠归纳。科学家是从一个假说起步,即依据现有的资料来猜测现实的本质,譬如“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科学家的下一步是去找到办法来测试假说。在上面的例子中,便要去找一大堆不同种类的气体来加热。但测试并不是要找出证据来支持假说,而是观察这个假说能否经得起种种证伪的尝试。只要有一种气体被加热的时候没有膨胀,就足以破坏“所有气体在加热后都会膨胀”的假说。
  如果通过一个反例驳斥了一个假说,那么就会带来一点新知:知道那个假说不是真的。科学的进步是因为科学家从错误中学习。观察到一大堆加热时确实会膨胀的气体,不会带给我们知识,或许只是让我们对自己的假说多一点信心。但一个反例就真的能教会我们一些事情。波普尔认为,任何科学假说的关键特征是必须有“可证伪性”,这也是它与“假科学”的差异所在。一个科学假说是你有机会证伪的东西,它做出的预测有可能被证明为误。如果我说“有个无法侦测到的隐形小仙子使鲜花盛开”,那么没有一种观察能够证明我的说法有误。如果小仙子是隐形的,又不留任何痕迹,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证伪他们存在的主张。它没有“可证伪性”,所以根本不是一句科学陈述。
  根据波普尔的说法,科学家所做的事情是试图证明他们的理论为假。检验一个理论就意味着要看看它是否能被证明为假。一个典型的科学家先从一个大胆的猜想推测出发,然后会试着用一连串的实验或观察来削弱这个猜测。科学是令人兴奋的冒险事业,但并不证明任何事情为真;它只是不断证伪来抛弃错误的观点,对原假说进行更新,在此过程中不断逼近科学真理。科学家特别喜欢波普尔将科学研究描述成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觉得波普尔了解他们实际上怎么做研究。
  (摘编自奈杰尔•沃伯顿《从错误中学习》,吴妍仪译)
  材料二:
  波普尔一再强调“证伪”,反对“证实”,为此提出“逼真度”和“可否证度”两个概念。“逼真度”指的是一个理论接近客观真理的程度。“可否证度”则指一个理论陈述的对象的普遍程度,涵盖的对象越普遍,就越容易被证伪,可否证度就越高。一个“可否证度”高的理论,还需要借助于观察和实验来判定其好坏,波普尔称之为“确认”。“确认”是指一种假说暂时能经受住事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演绎法只要大、小前提为真,结论就必定为真,但归纳法在前提为真时也不能保证结论一定为真。
  B. 大量经验事实无法证实的一个假说,却有可能被个别事实证伪,这说明证伪与证实存在不对称性。
  C. 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改变以往“从特殊推出一般”的推理方式以使确证过程更严谨。
  D. 材料一认为“科学不是靠归纳”,材料二认为归纳证实对科学发展同样重要,两者观点明显有别。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波普尔的说法,科学研究中大胆提出假说、不断进行证伪的过程是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这有助于解释“科学革命”。
  B. 科学家主要依据实验或观察提供的数据对科学假说进行证伪,一旦发现两者存在矛盾之处,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
  C. “所有气体受热均会膨胀”的“可否证度”比“部分气体受热会膨胀”更高,也更容易被证伪,但不一定有更高的“逼真度”。
  D. 数字化时代,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来占有海量的样本,可以提高证伪的效率,也有利于更快地趋近于对全称命题的“确证”。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重物先于轻物到达地面”,后来实验结果表明重物和轻物同时落地。
  B. 某博物馆声称水晶头骨是外星人送来的礼物,但科学家确认它是19世纪制造的工艺品。
  C. 汉代发生浑天说和盖天说之争,浑天说因制定的历法与实际天象更匹配而被朝廷采纳。
  D.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后,开普勒根据观察资料指出行星确实绕日,但轨道并非正圆。
  4. 科学假说与非科学假说、科学真理的区别分别在哪里?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5. 下列科学发展中的事实体现了“证实”和“证伪”的结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
  关于引力场中光线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计算结果比牛顿经典理论正好大1倍。1919年日全食观测的数据宣告前者获胜。不过爱因斯坦也会犯错,他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静态宇宙说”,被哈勃观测到的数据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宇宙膨胀说”。后来科学家进一步观测到,是暗能量在推动宇宙加速膨胀。
  【答案】1. C    2. B    3. A   
  4. ①科学假说和非科学假说:前者有可能被证伪(证明有误),后者不可能;
  ②科学假说与科学真理:前者仍需要继续证伪或证实,后者经过无数次证伪或证实并确定无误。   
  5. ①证实往往伴随着证伪。1919年日全食观测数据,是对广义相对论的证实,也是对牛顿理论的证伪。
  ②一种理论既需证实也需证伪。广义相对论中“光线弯曲”被证实,“静态宇宙”则被证伪推翻。
  ③证伪提出新假说,而证实检验新假说。科学家用证伪推翻“静态宇宙”说后提出“宇宙膨胀”说,后来发现的暗能量又进一步证实这一新假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逻辑经验主义放弃‘完全证实’”错误。由原文“后期归纳主义的代表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知,原文说的是逻辑经验主义对此观点进行修改完善,可见逻辑经验主义并未放弃“完全证实”。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就必须对原来的假说进行更新”错误,说法过于绝对。由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