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西名校高三年级9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科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990字。
2025届广西名校高三年级9月联合调研测试语文科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图书目录(部分)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挽救了我的生活
发现假设
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
哪些假设需要批判性思考?
假设不分对错, 只论是否适宜
小结
第二章跨学科的批判性思维
不同学科的共同之处 五大思想渊源
小结
第三章如何学习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学习
如何示范批判性思维?
具体经验
困境迷惑
循序渐进
小结
图书内容(节选)
多数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是最有趣的学习方式,而认识假设是一项困难又矛盾的任务,我们难免用自己的思维框架来认识自己的思维! 然而,借助朋友和同事来认清自己的假设,存在一个问题:同他们交流只会形成一个封闭环,不断肯定同样的偏见和刻板印象。因此,作为老师,在设计小组学习活动时,要确保你设计的活动能提供一些让学生感到吃惊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据学生反映,最有效的学习活动是那些一开始就把基本准则说清楚、理解清楚,把焦点放在批判上的活动。
(摘编自布鲁克菲尔德的《批判性思维教与学》)
材料二:
批判性思维有两个特征:第一,它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 第二,它又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在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材料一中学生认为,老师设计活动时要提供新颖的信息、问题或思考角度,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保证。
B. 一个人能否对专家和权威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是心智模式问题; 能否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是思维能力问题。
C. 从“思考什么”到“问为什么”,再到“如何思考”,批判性思维的层次越来越重要,学习获取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D. 材料三引用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原司长年勇“没有人”的言论作为论据,论证了批判性思维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3. 下列的说法中,最符合“批判性思维”特点的一项是( )
A. 最近,《玫瑰的故事》热播,一些专家对其提出尖锐的批评,认为该剧胡编乱造,低俗化倾向十分严重。
B. 苏轼对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产生兴趣,对旧说进行质疑和反驳,并通过实地考察提出了自己的合理解释。
C. 某班学生对蚊子带来的革登热缺乏了解,该班老师从网络搜集了权威专家的论述对他们进行“科普”。
D. 屈原《天问》涉及天文、地理、历史等,所提问题有明知故问的,但许多还是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的。
4. 后两则材料都提及了中国学生的存在问题,表达意图有何不同?
5. “选拔人才”是高考的重要目标。请结合材料,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角度,分析目前的基础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高考“选拔人才”的目标。
【解析】
【导语】这三则材料共同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材料一通过图书目录和节选内容,展示了批判性思维的定义、跨学科应用及学习方法。材料二深入分析了批判性思维的特征、层次及其在教育中的意义,强调了思维能力和心智模式的培养。材料三则从实际问题出发,指出中国教育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上的不足,并强调其对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结果:接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可知批判思维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C.可以通过训练和测试来获得批判性思维错误。根据材料二第四段“可以通过训练获取,也可以通过诸如BTS的考题来测试”可知,“测试”不是获得方式。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阿吾斯奇【注】
董夏青青
云霭封锁了雪峰之间偶尔显露的天际远景。阴冷彻骨的北风越刮越大。靶场上掀起沙尘,落到正在一座墓地上挥动铁锹的几个人身上。他弓起背使劲铲开沙石,刨飞的尘土打在旁边人的衣裤上嘭嘭作响。七八个人手脚不停地挖了一个多小时,才在坑深两三米的地方碰到棺材。
露出棺盖时,站在几米外的一家人走到近前。
这家人是埋在靶场东头这位烈士的家属。来靶场之前教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