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届高考强化训练(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0930字。
2024届高考强化训练(二)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剧本中,冲突不仅决定着动作的内容和方向,而且,只有冲突充分展开,才能使参与冲突的各个人物的动作不断发展下去,因果相承,首尾相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是任何生活矛盾,都可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矛盾或者刚刚显露,就完结了;或者虽有发展,却并不充分;或者来势迅猛,却很容易解决……把这样的矛盾现象作为剧本的内容,人物的动作就不会丰富有力,更不可能不断发展变化。一个王子,知道新继位的暴君正是杀害自己父亲的凶手,他可能马上行动起来,顺利地报仇复位。这样,冲突是尖锐的,但却难以构成一出五幕戏的内容,甚至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戏剧性。莎士比亚选择一个思想深邃、行动软弱的人物作为复仇任务的承担者,构成了一场特殊的冲突,人物进入冲突之后,动作丰富复杂,不断变化发展,全剧由始至终充满了强烈的戏剧性。
(摘编自谭霈生《论戏剧性——关于戏剧冲突》)
材料二:
在一部完整的戏剧作品的文学构成中,戏剧性具体表现出哪些艺术特征呢?
一曰集中性。这是一个艺术结构的“浓度”问题,戏剧的情节必须是相对紧凑和集中的,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戏剧必须环环紧扣,在事件内容的密度上不能太疏落。首先,当众演出与私下阅读是两种不同的信息传递与接受的方式,前者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反复检视,后者则是可以按阅读者之意而随时停、启或反复翻阅的。如果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便无法叫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直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因为这样的矛盾不能充分展开,人物的动作不会丰富有力。
B. 一场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当众演完,不能随意中途停止,否则就会使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变成“折子戏”。
C. 事件、心理本身的紧张性及其在观众中引起的相应的紧张感,是戏剧性的重要特征之一,一出戏的紧张感越强,戏剧性就越强。
D. 在“反戏剧”倾向的作家心目中,“戏剧性”一词成了骂人的话,因为他们想摆脱戏剧法则的专横统治,开阔戏剧艺术的视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使王子复仇的故事构成一出五幕戏,就要把王子塑造成思想深邃、行动软弱的人,这样才能构成特殊的冲突,使全剧充满戏剧性。
B. 人在看戏时产生的紧张、期待的心理反应不能超过一定的时间限度,否则就会疲劳、弱化以至消失,所以戏剧时间不宜过长。
C. 戏剧情节必须具有曲折性,而且其动力应该是来自戏剧自身冲突的张力,不是戏剧家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而然的。
D. 传统观点认为没有一定程度的紧张,便没有戏剧性,而“反戏剧”倾向的戏剧家追求更轻、更淡、更隐的戏剧性,两种观点截然不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曹禺的《北京人》开幕不久就告诉观众:老太爷曾皓有一具油漆了几十遍的棺材,他视之如命。但他欠了隔壁杜家的债,杜家说如不还钱就以房子或棺材抵债。至第三幕,杜家放出话,如不还钱就在下半夜寅时之前把棺材抬走。寅时将至,杜家紧逼,此时曾皓的女婿江泰突然大义凛然站出来说他有办法——去求当公安局长的朋友帮忙,叫杜家再等一等。不仅观众期待着江泰行动的结果,连曾皓等人也似乎燃起了最后一线希望。
B. 在古希腊悲剧《奥狄浦斯王》中当“杀父娶母”的预言已被证明成为事实,王后(即:被奥狄浦斯娶为妻子的他的生母)发了疯,冲进卧房自杀身亡;奥狄浦斯痛不欲生,用从王后袍子上摘下的两只金别针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这些动作均未在舞台上演出,而是在“传报人”的口中说出来的。
C.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里的海尔茂,这位律师出身的银行经理,正当他为妻子娜拉背着他借钱、丢了他的“面子”而大发雷霆之时,揭发人来信表示不再提此事,连“罪证”都退了回来,这时他马上把证据付之一炬,由怒转喜,由责骂转而安抚妻子———“受惊的小鸟儿”。这瞬间的一怒一喜,把海尔茂自私、虚伪的心灵露暴无遗。
D. 《雷雨》中周朴园与侍萍年轻时的恋情的变故,是全剧的“情节核”。没有这个最原初的事件,以后悲剧的每一个波澜,从周萍与四凤的乱伦之爱、繁漪与周萍的乱伦之情,到周朴园与侍萍老来相遇的惊异与尴尬,再到揭开了种种人伦关系的“谜底”之后的矛盾的总爆发,这一切都不会如此发生。
4. 戏剧冲突和戏剧的艺术特征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进行简要概括。
5. 《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 代表作,讲述了窦娥被无赖张驴儿诬陷,最终含冤赴死的故事,请结合材料二谈谈这部戏剧的艺术特征。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文章通过两则材料探讨了戏剧冲突和戏剧性艺术特征的关系。材料一强调了冲突在戏剧中的重要性,指出生活中的矛盾并不总能构成戏剧冲突,需通过复杂的人物动作和情节发展来实现。材料二则详细分析了戏剧性的三个特征:集中性、紧张性和曲折性,并讨论了“反戏剧”倾向对传统戏剧性的挑战。整体来看,文章通过理论与实例结合,深入剖析了戏剧艺术的核心要素及其演变,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启发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直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说法有误。原文“并不是任何生活矛盾,都可以构成真正的戏剧冲突”说明有的生活矛盾是可以构成戏剧冲突的,只是非常少见难得。
B.“否则就会使戏剧化的情节不够集中,变成‘折子戏’”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内容可知,“折子戏”并不是情节不够集中,而是整出戏不够集中,只有集中的那部,成为折子戏。
C.“紧张感越强,戏剧性就越强”无从谈起。原文只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谈月亮
茅盾
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跟月亮的感情很不好。我也在月亮底下走过,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冷森森的白光,反而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幻化为一片模糊虚伪的光滑,引人去上当;我只觉得那月亮的好像温情似的淡光,反而把黑暗潜藏着的一切丑相幻化为神秘的美,叫人忘记了提防。
月亮是一个大骗子,我这样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