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衡水百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920字。
2025届高三年级9月份联考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陈国栋同志的报告是一个重要文件。请各大区区长主持讨论,细致地讨论,讨论两次至三次。我基本上同意这个文件所述的意见。但觉:
(一)假定今年年成比去年确实好的情况之下,征购一千一百亿斤,力争办到,这是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着。今年年成如果在秋收以后确实较去年好,确实证明无妄的时候,为什么不能征购到这个数目字呢?
(二)下年度销售计划,我感觉不但一千另二十亿斤,是太多了,这个文件上调整为八百五十五亿斤,似乎也略为多了一点。是否可以调整为八百亿斤,或者八百一十、二十亿呢?告诉农民,恢复糠菜半年粮,可不可以呢?苦一年、两年、三年,就翻过身来了。多储备,少食用,以人定量,粮食归户……忙时多吃,闲时少吃,有稀有干,粮菜混吃,仍然可以吃饱吃好,可不可以这样做呢?
(三)多产粮,是上策。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主要为了解决饲料,部分为了人用。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凡此种种,可以多收。既已多收,可以多吃(例如菜)。
(四)好好地精细地安排过日子。是否可以按照一九五七年的实际产量安排过日子呢?一九五七年的日子不是过得还不错吗?这样做,农民的粮食储备就可以增得较多了。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
……以上几点意见,只供同志们此次讨论的参考,切勿下传。不对之处,准备修改。
(摘自毛泽东《粮食问题》)
【注】这是毛泽东于一九五九年七月五日为印发粮食部副部长陈国栋关于一九五九至一九六零年度粮食分配和粮食收支计划调整意见的报告写的批语,题目是毛泽东拟的。此前还曾批示:“要十分抓紧,按人定量,忙时多吃,闲时少吃,忙时吃干,闲时半干半稀,杂以番薯、青菜、萝卜、瓜豆、芋头之类。”
材料二:
一个国家唯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保障国运民生。
首先,这是由粮食的极端重要性决定的。粮食是一种特殊的产品,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同时具有政治、经济、能源、人权等多重属性。只有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才能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其次,这是由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我国是
1. 下列对材料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文中形容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
B.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意思是粮食是民生的根本,手中有了粮食,民心自然安定。
C. “脚踏实地”,意思是说我国粮食工作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精细地安排过日子。
D. “紧张平衡”,指我国粮食总供给保障所有人口的粮食安全能力还不够宽裕,且结构性紧张的矛盾突出。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假如1959年的年成确实比上一年要好,那么国家适当增加点粮食收购也不是不可以的。
B. 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才能有效保障国运民生。
C. 粮食不仅具有食物属性,还具有政治、经济、能源等其他属性,是一种特殊的产品。
D. 如果进口外国的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的粮食生产,这不利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 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二中“改善粮食基本生产条件”的一项是( )
A. 田头地角,零星土地,谁种谁收,不征不购。
B. 恢复私人菜园,一定要酌给自留地。
C.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发展农业科技和我国自己的种业。
D. 增加农民种粮补贴,健全对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强粮食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监管。
4. 材料一多处使用了选择疑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5.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请根据材料一,谈谈毛泽东的《粮食问题》对我们“保障粮食安全”有什么启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文中形容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错误,曲解词义。材料一中毛泽东引用“糠菜半年粮”的俗语,赋予其新的含义,意在倡导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号召大家要有大粮食观念,在国家粮食生产不够充足的情况下,用吃糠、吃菜等方式进行弥补,以期全国人民共渡难关。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湖(节选)
冯世杰
举家迁居杭州已多年,公元二零零三年八月,儿子刚好接到某大学录取通知书,偏巧,此时家居葫芦湖的兰姐发出了邀请,为了满足儿子想见识一下真正意义上的自然之湖的愿望,虽然时值盛夏,亦欣然应邀前往位于北国边陲的葫芦湖。
其实,我此行是另有隐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