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9700字。
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模拟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23小题,共150分,共6页。
2.考试时间:150分钟
3.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题卷及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史研究究竟应该“向内”回归本体,还是应该“向外”继续扩展?我认为,艺术史研究需要一种“向外”的有效跨界。跨界不仅是艺术史作为一门新兴人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这一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走向的大势所趋。当下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跨界,而是如何避免短期功利主义的无效跨界,实现长期互惠互利的有效跨界,进而实现艺术史与更多样学科、更多元文化、更多媒介资源的共创共生。实际上,“向外”跨界与“向内”关注艺术作品本体,两种方法并不是对立的。“向内”的所谓不跨界,在实质上往往以某种对本真性的坚守构筑了有效跨界的基石,这有效的“守旧”可能比无效的“创新”更有助于实现真正跨界。与古为新,本就是从时空跨界中汲取传统文化资源,天然就是推进跨界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向内”也可以是实现“向外”的一种手段。
需要强调的是,我在这里说的跨界指有效跨界,它与无效跨界不同。无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在学科建设中,要么将艺术现象和历史事实简单嫁接,要么视艺术作品为已知历史叙事可有可无的点缀,要么以模式化的研究方法肢解艺术的魅力,既对探究艺术和历史新知无所助益,也不利于研发适配于艺术史学科的有效方法论。无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往往以跨界为目的和终点,对自身和其他学科、文化、媒介研究均无实质贡献。
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则将跨界作为方法和起点,跨界的意义不在破界和出界本身,而在以具有能动性的跨越行为抵达更宏阔的视野。有效跨界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和终点,恰恰在于更好地认知与解决本学科根本性的艺术本体问题——在跨学科意义上,博采众长以解决其他学科不以为意的艺术问题;在跨文化层面上,求同存异式发掘相较其他文化资源的优秀本土艺术价值;在跨媒介研究方面,以深入媒介特质和引入非传统媒介的方式拓展新时代艺术的定义和边界。因此,相比“向内”回归的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不仅关注艺术本体问题,更坚持探索艺术本可能、还可以是什么进入21世纪以来、艺术史研究已明显呈现出“新艺术史”向“世界艺术史”研究方法转向的趋势。国际学界这一方法论转向,印证了艺术史研究在跨文化方面持续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这也表明西方中心主义话语主导的艺术史研究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在此情势下,有效跨界的艺术史研究,致力于寻找人类艺术绵延的真正基因,复原长期为现代单一学科、文化、媒介视角所遮蔽的艺术真相,既扎根于微观层面,重识多种当地艺术现象的潜在价值,也着眼于宏观层面,探究人类多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生成机制。那么,中国学者能贡献何种有效的文化资源,阐明何种艺术现象,建构何种学术理论,拓展何种切实而充满活力的艺术史研究方法论,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既是推进艺术史研究有效跨界的初衷,也是当下艺术史研究者肩负的使命。
(摘编自董丽慧《艺术史研究需要有效跨界》)
材料二:
在当前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有聚焦文学本体的“内部研究”,也有聚焦文学本体以外社会、文化研究的“外部研究”。相对而言,20世纪上半叶的文学研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向内”回归作品本体与“向外”继续扩展,是艺术史研究今后将运用的两个方法。
B. “向外”跨界与“向内”关注艺术作品本体并不对立,前者是实现后者的一种手段。
C.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艺术史研究以“内部研究”为主,后半叶则转向“外部研究”。
D. 相较于文学研究领域“由内而外”转向而言,艺术史研究领域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跨界是艺术史这门学科的基本特点,也是艺术史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走向的大势。
B. 艺术史研究跨文化持续发展趋势,表明西方艺术史研究已面临资源枯竭的现状。
C. 一些从事外部研究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家,往往对内部研究理论与方法也很重视。
D. 艺术史学科不但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应该有解读研究对象的独特方法。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一段“向外”有效跨界的论据的一项是( )
A. 米开朗基罗的雕像举世闻名,如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
B. 中国画家吴历指出中国画求“神逸”,西洋画在“阴阳向背形似窠臼上用工夫”。
C. 达•芬奇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使绘画的表现水平发展到新阶段。
D. 学者李松认为“视觉材料”应是美术史研究核心,否则此学科就失去存在理由。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文化创意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跨界文化创意的收益率目前较高,艺术史跨界研究有其现实的依据。
B. 非跨界文化创意收益率目前较低,艺术史“内部研究”无现实意义。
C. 相较于跨界文化创意而言,非跨界文化创意的经济收益率波动更大。
D. 非跨界与跨界是文化创意两类型,这两类型也表现在艺术史研究上。
5. 两则材料作者对艺术史研究的看法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是艺术史研究今后将运用的两个方法”错误。材料一开篇提到,艺术史研究究竟应该“向内”回归本体,还是应该“向外”继续扩展的问题。就此作者提出自己的认识:“向外”跨界与“向内”关注艺术作品本体,两种方法并不是对立的。由此可知,“向内”和“向外”是已在运用的方法,并不是“今后将运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边走在秋天里
胡炎
秋日晴好,午后的村庄静得有些诡谲。老边住在村头,不远就是庄田。再往远处望,起起伏伏,连连绵绵,全是山。庄田旁是沙河的一条小支流,淙淙有声,细密的波纹揉搓着干净的日头,揉搓了多少载,无从考证。距河岸百米,是村里的麦场,一座座麦秸垛浑圆饱满,时隔数月,依旧散发着幽微的麦香。几条狗在追逐嬉闹……老边就这样和他相依为命的牛走在秋天里,嘴里吧嗒着旱烟,不时咳嗽一声,丹田气足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