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10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140字。
试卷类型:A
江门市2024届普通高中高三调研测试
语 文
本试卷共9页,23 小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2.做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作答,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世界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只有填充进地方性知识或者地域文化的细节,才会具备肉身和人格,才会有灵魂,变得真实可靠,触手可及。地方性知识,是世界文学的根基,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是全球所有国家文学写作的大问题。
②文学是具体的,特殊的,充满个性细节内容的,世界的所有地区,都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拥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细节,也就是各自不同的地方性知识,这些地方性知识的内容被作家成功地写成作品,文学就显出非凡的力量。这些内容被长年累月地书写太多,经过几十年、上百年、一两个世纪的反复讲述,经过一代又一代作家的重复表达,它们就从特殊的地方性变成了普通意义的世界性。这些地区的文学作品无论写得多么成熟,都会因为缺少特殊的地方性知识,变得公共化,简单乏力。
③世界的价值之一就是差异性,文学更加如此,没有差异性的文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差异性表现最充分的文学,就是地方性文学。一部文学史,就是从差异性走向同一性的历史。当具有强烈差异性的优秀作品出现,文坛为之欢呼,当这种差异性被竞相模仿,最后成为主流,表现为同一性时,文学就失去了活力,等待着新的差异性杰作出现。
④地域文化首先能给作家带来特别的创造力。卡夫卡就是这样的作家。捷克小城空荡荡的街道、井井有条的保险公司办公室等,向他提供了大量荒疏孤单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知识启发他,写出了《地洞》《饥饿艺术家》和《变形记》这样的小说。
⑤地域性文化,还是作家思想的出发点。作家要把作品写好,必须拥有独特思想,这个思想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有生长的土壤,这片土壤位于某个区域,由地域文化构成。如果作家不重视地域文化,对地域文化中隐藏的人生观研究不足,尽管这个作家也可能拥有关于世界的某种观点,他的思想同样可能是公共的,人所共知的。
⑥相反,作家通过研究地域文化,最有可能获取到独特思想。因为地域文化的地区性、个别性或独特性,很有可能成为作家独特思想的最初出发点,作家对世界的认识由此生长,逐渐长大,移步换景,一旦成形,就可能产生独树一帜的更大影响力。
⑦如果作家对地方性知识理解不够和使用不当,地域文化在构成文学作品时,就可能只是一份写作材料。文学材料很重要,只有材料却不是文学。所以,不是重视地域文化就肯定能写出产生世界影响的巨著,是对产生世界影响的作品有了深入了解,写作才有可能提高。作家的才华、知识系统、思想境界和情怀,决定了他的写作能走多远。在这个条件下,充分重视地域文化的文学价值,充分认识到家门口有可能埋藏着金矿,把世界理解为家门口的池塘,把生命的解释寄托于房前屋后的一群鸟,把故乡特殊的花草写进作品,借此描绘出世界的香气,偏僻山乡才可能产生影响广泛的好作品。
⑧当前,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地文化的差异性逐渐减小,地方性知识越来越稀缺,这种局面对于人来说,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数地方性知识或者地域文化的细节共同构成了世界文学,使得世界文学可触可感。地域文化的写作,是关系到世界文学写作的大问题。
B. 地方性知识的内容一旦被成功地写成作品,就有可能被模仿,被重复表达。当这种强烈的差异性表现为统一性时,文学就会丧失活力。
C. 差异性是文学的意义之一,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可以丰富作家对世界的认识,可以给作家独特思想的产生和成形提供可能性。
D. 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文学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当前的欧美文学大师辈出的时代已经远去。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地域文化只是其中一个。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地域文化的消失只是相对的,它既是一个客观事实,也跟作家的主观认识有关。
B. 生活陌生化的缺乏会对作家的思想、想象力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写作危机的出现。
C. 对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进行有价值地追问,是推动世界文学向前发展的途径之一。
D. 如实、深刻、生动的书写地方性知识,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强烈差异性的作品。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六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
B. 鲁迅犀利、深刻的语言风格明显与他的故乡绍兴师爷“寸铁杀人、老吏断狱”一笔就能致对方死地的犀利文风一脉相承。
C. 马尔克斯在马贡多吃泥土的少女等地方性知识积累中,对世界的神奇难解有了独特的想法,通过对他们的描写,表现了人生的荒诞。
D. 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从俄罗斯女兵的特殊经历中获得灵感,写出创造力极强的实录体人生现场报告。
4. 21世纪以来文学表达的声音变弱了,请根据文本概括其原因。
5. 沈从文的《边城》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世界。请结合材料从作家和作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析】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地方性知识和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强调差异性在文学中的意义。文章通过卡夫卡、马尔克斯等作家的实例,论证了地域文化能够为作家提供独特的思想和创作力。文章还指出,全球化和标准化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地域差异,对于文学多样性构成了威胁。最终,作者呼吁重视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其作为拯救文学的重要途径,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整体论述逻辑清晰,观点鲜明。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地域文化的写作”错误,第一段原文是“地域文化与文学写作”,两者内涵不一。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钟表匠(节选)
南翔
钟表匠就姓钟。
初夏的一天,个子矮小、一头黑发染得与面容不相称的老周来修表,看着招牌上“钟表修理店”五个字,自言自语道:“店名也太直白了。”言谈中得知店主恰好姓钟,他略一蹙眉,拍手道:“那就叫‘钟表匠’好了,既是姓,又是你修理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