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410字。
2024届广西河池市普通高中毕业班适应性模拟测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之高或许会让很多人大吃一惊。有些人或许以为进食和食欲全由体内加工和储存食物的部位,也就是胃和肠道来控制,最多加上肝脏或脂肪储备的输入。没错,这些部分各自承担着它们的职责,只是并非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起主导作用。
拿胃来说,大多数人吃饱了会说感觉胃“装满”了。吃进身体的食物到达的第一个主要场所就是胃。随着食物的进入,胃会扩张,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让大脑抑制食欲,停止进食,这完全讲得通。但事实是胃的扩张信号仅仅占饮食和食欲控制的一小部分,在向上通到更复杂的大脑因素的长梯中,这只是最底下的第一根横杠。更何况,长梯有时还是曲折的,甚至是转着圈上升的。
影响食欲的并非只有胃神经,起作用的还有激素。脂肪细胞分泌的瘦素是一种降低食欲的激素;胃释放的食欲刺激素则起提升食欲的作用。假如脂肪储存比较多,抑制食欲的瘦素就分泌得比较多;假如胃一直空着,就会分泌刺激素来提升食欲。很简单,对不对?可惜并非如此。人体或许可以按照自己对食物的需求提高激素水平,大脑却总能很快习惯,水平维持过久的话,大脑还会有效地忽视它们。大脑最拿手的一种本事就是忽略那些变得完全可预期的信号,无论信号本身可能有多么重要。
你有没有发现自己总是还能“再来一口甜点”?你或许刚刚吞下一头牛身上最棒的部分,或是已经酒足饭饱,可是再来一块巧克力或是一个三球冰激凌的话,照样能行。为什么?如何做到的?既然胃已经填饱,怎么可能再装下更多东西呢?原因主要是大脑做出了执行决策,它认为“不,胃还装得下”。甜点的甜是大脑认得出且想获得的明确奖赏,于是它否决了胃给出的“装不下”的信息。目前尚不明确为什么会这样。或许是人类需要相当复杂的饮食来维持最佳状态,因此比起被动地依赖基础代谢系统能获得什么就摄取什么,大脑不如直接插手对饮食的调控。倘若大脑的插手到此为止倒也罢了,然而并不。事情还没完。
对于进食这件事,后天习得的关联所起的作用大到不可思议。打个比方,有的人可能原本超级爱吃蛋糕,吃了好几年都没什么问题,可是突然有一天,吃完蛋糕却生病了——可能是因为蛋糕用了变质的奶油,也可能是因为里面有某种导致过敏的原料,还有可能(最烦人的一种情况)仅仅是某种在刚吃完蛋糕后出现的问题导致人体生病。于是,从那时起,大脑就把蛋糕和生病联系了起来,和蛋糕划清界限,甚至到了多看一眼都想吐的地步。与厌恶建立起联系可以让人避免吃下有毒或致病的东西,这种联系很强,而且很难打破。哪怕你已经多次进食某种食物并且完全没有任何问题,但若大脑就是说“不!”那你也拿它没辙。
不过也并不是非要到致病那么严重的地步,所有以食物为基础的决策几乎都受到大脑的干涉。大家或许听过“好不好吃先由眼决定”之类的说法。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响人的食欲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胃和肠道,另外还包括肝脏、脂肪和大脑。而且大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非常高。
B. 人体进食后,首先胃会扩张,然后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一直到吃饱为止。这一过程中,胃发送的信号只是小部分因素。
C. 当人体按照自己对食物的需要提高激素水平后,大脑会很快习惯这种激素水平,且能长久维持,进而忽视它们的存在。
D. 尽管体力劳动者和作家对能量的需求并不相同,但大多数人会在他们认定的午饭时间觉得饿,这取决于大脑对模式的认定。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体储备的脂肪会分泌瘦素降低食欲,因此,脂肪含量较高的人的食欲相对较低。
B. 人体在饱食后还能再吃进甜食,是因为大脑喜欢“甜”味,并做出了执行决策。
C. 大脑主要靠视觉获得信息,构成“美食”的诸多因素中,视觉的满足感很重要。
D. 体重超重的人很难做到少吃或饮食有节,因为大脑的忽略会使身体适应饮食习惯。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门见山,用形象化的语言提出“脑对进食和食欲的控制程度很高”这一中心论点。
B. 为分析大脑收到抑制食欲、停止进食的信号过程的复杂性,文中用比喻说理,形象易懂。
C. 文章通过引用权威数据(如人的大脑主要——高达65%——靠视觉而非味觉获得信息)来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D. 以运动员或马拉松选手运动后大口喘气为例,证明身体变得期望摄入更多食物后更难停住。
4. 下列证据中,不可以证明大脑对进食具有很强的控制力的一项是( )
A. 即使胃已经填饱,但还能再装下一些甜点。
B. 食物的样子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
C. 食物所含热量多少影响人的进食口味。
D. 人们的进食习惯会影响食量。
5.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写道:“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用到了“莼鲈之思”的典故。《世说新语•识鉴篇》记载:张翰在洛阳做官,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请结合本文分析张翰怀念家乡莼菜羹和鲈鱼脍可能存在的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影响人的食欲的最重要的部位是胃和肠道”说法不正确,文中有“只是并非像有些人以为的那样起主导作用”的说法,可见,最终的部位并不是胃和肠道;
B.“一直到吃饱为止”说法不当,文中说的是“胃部神经发送信号给大脑,让大脑抑制食欲,停止进食”,但并没有说到何时结束;
C.“且能长久维持”说法错误,文中说的是“水平维持过久的话”,这只是一种假设,选项理解成了事实。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想吃枣
王荀
“瞧,那就是我的老家。”下了公共汽车,车欣指着公路对面的村庄,笑嘻嘻地对男友华杰说,“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华杰顺着车欣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是一个不大的村庄,农户的瓦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①田间地头那一棵棵形状各异的果树上,鲜红的、橙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村旁的小河边,几头黄牛正在悠闲地吃着青草。
“这里山清水秀,好美啊!”华杰被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