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考前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760字。
2024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因此,《红楼梦》研究也应研究它的艺术美,揭示它的审美价值。“红学”和美学相通。
文学作品,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红楼梦》的内容和形式都极复杂,对它做“内在”的研究,领域广阔,方法多样,并不只限于美学一途。社会学的、心理学的、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多方面地进行,从不同角度揭示《红楼梦》的价值和意义,方法不同,目的则一。然而,要能真正揭示它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就不能不借助于美学上的研究。
说起对《红楼梦》做美学的探讨,常被人误解为只是谈论一下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其实不然。对《红楼梦》的美学研究,当然要探索它的艺术形式之美,然而并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艺术内容之美,进而了解它的内容和形式是如何统一的,达到了怎样的完美程度。《红楼梦》的艺术形式是美的,语言、文笔都很优美,令人惊叹。对于《红楼梦》的完美的形式结构,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应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甚至不妨借鉴结构主义的某些方法。当然,对《红楼梦》艺术形式的研究,不能脱离它的艺术内容孤立进行。形式只有相对独立性,艺术的形式结构归根到底还是由艺术内容决定的。结构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不顾内容而孤立研究形式,把艺术文学归结为只是形式。结构主义不顾内容,但在研究文学的形式方面,却并非一无是处,如果不是搬用而是借鉴,“红学”也应吸取一些方法用来分析《红楼梦》的形式结构。比较文艺学所特别重视的比较方法,也值得“红学”一试,如果能把《红楼梦》和西方小说做些比较,找出异同,这将使《红楼梦》研究提高一步。当然,这种比较并不限于形式,也应扩及内容。
《红楼梦》的内容也是美的,美的形式完美地体现美的内容,两者达到完美的统一,构成《红楼梦》的艺术美。问题在于:怎样理解《红楼梦》的内容之美。这是美学上的一个难题,值得“红学”探讨。
《红楼梦》里描绘了许多美的东西:美好的人物,美妙的故事,优美的景物,等等。那么,《红楼梦》的内容之美,就表现在这里吗?并不尽然。
描绘美的对象,并不就是对那个对象做出美的描绘,这是相互联系而又不可等同的两回事。描绘美的对象的艺术,其内容未必都美。伟大人物如列宁,在反动作家阿威尔岑的笔下,反而成了丑恶的形象,崇高的对象被丑化了,以美为丑。卑微的人物,封建末世的才子佳人,在《儿女英雄传》里却成了着力描绘的理想人物,既有“儿女深情”,又有“英雄至性”,真乃“人中龙凤”,卑微的人物被美化了。果戈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描绘的全是人类的丑恶现象,而其艺术内容却未必丑。种种情况表明,描绘美的对象,艺术内容未必都美;描绘丑的对象,艺术内容也未必都丑,这是文艺美学上经常要碰到的事实。我们在《红楼梦》研究中也必然要接触到这个问题。
文学艺术对生活的反映,不只是一种认识,而且是对生活的评价以及作者的态度。艺术的内容,既是对生活的审美认识,又是对生活的审美评价和审美态度。文学艺术可以再现出生活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
A. 《红楼梦》的内容与形式都极其复杂,研究《红楼梦》内容的方法多样,从社会学层面研究《红楼梦》要借助美学才能揭示其价值。
B. 《红楼梦》美学研究的范畴包含艺术形式之美和艺术内容之美,作者认为,后者表现的美要高于前者表现的美。
C. 《红楼梦》的内容之美表现为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数不胜数的美好人物、美妙故事、优美景物,令人叹为观止。
D. 不管《红楼梦》是描绘美的现象还是描绘丑的现象,其再现生活时,都表现出作者美的感情、美的观念、美的理想。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结构主义尽管存在不顾内容、专注形式的缺陷,但在研究文学的形式结构方面有合理之处,可借鉴于《红楼梦》的美学研究中。
B. 描绘美的对象并不等于对该对象进行美的描绘;反之,描绘丑的对象,其艺术内容也未必都丑:我们应以辩证的眼光视之。
C. 《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在于通过各种爱情悲剧,揭示美被毁灭的事实,表达作者的审美理想,这是《金瓶梅》不可企及的。
D. 《红楼梦》在塑造悲剧人物形象、构造悲剧世界的同时,又糅合了喜剧因素,,在喜剧中描绘丑的人和事,间接肯定美。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宗明义,揭示“‘红学’和美学相通”这一主旨,然后逐层深入,侧重阐述怎样理解《红楼梦》的内容之美。
B. 文中以《儿女英雄传》《钦差大臣》《死魂灵》中的人物为例,是为了证明描绘丑的对象的同时,其艺术内容未必是丑的。
C. 文中引戚蓼生的评点,说明《红楼梦》中的喜剧给人带来欢愉;引王国维的论断,指出《红楼梦》作者对人生有“真深”的感受。
D. 文章在情感态度上表现出明显倾向性,如用“满腔热情”赞曹雪芹的文笔,用“人面兽心”来形容贾赦、贾琏、贾蓉等。
(4)《红楼梦》不仅写真善美,而且写假恶丑,并以假恶丑衬托真善美。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审丑”系列的人物形象的一项是( )
A. 邢夫人 B. 晴雯 C. 赵姨娘 D. 孙绍祖
(5)《红楼梦》创造了众多的悲剧人物,在这些艺术形象中,寄托着作者对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的肯定,渗透着作者美的感情、美的理想。请以探春或王熙凤为例,结合本文所述,联系《红楼梦》原著内容,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从社会学层面研究《红楼梦》要借助美学才能揭示其价值”错误。本文是从艺术的层面来探讨《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并没有从社会学层面研究《红楼梦》美学价值,题干的这一表述于文无据。
B.“后者表现的美要高于前者表现的美”错误。根据“当然要探索它的艺术形式之美,然而并不仅限于此,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它的艺术内容之美”可知,作者认为研究艺术内容之美比探索艺术形式之美更重要,而没有说两种美哪个更高,题干的这一理解曲解文意。
C.“表现为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数不胜数的美好人物、美妙故事、优美景物,令人叹为观止”错误。根据原文“种种情况表明,描绘美的对象,艺术内容未必都美;描绘丑的对象,艺术内容也未必都丑”这些语句可以推知,内容之美中不全都表现为美好人物、美妙故事、优美景物,内容之美中也有丑。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