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押题(二)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 8:55: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740字。

  2024届高三最后押题(二)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
  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即便两者同处一个场景之内),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对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说,作者未必非得使用全知型视角。
  有时候你在一个章节的开端也可以使用全知型视角,等写到后面再恢复原来的视角。我说的是下面的意思:
  村民们早就知道舍伍德的密林是一个有点儿阴森可怖的地方。里面可能躲藏着强盗,他们在那儿等待着没有警惕性的马车夫。从马厩到酒馆,这样的故事流传很广。小心,别被坏人抢劫了,说来说去,故事的主题就是让人们防患未然。
  罗宾•洛士利站在那棵远近闻名的大橡树下,长弓在手。这种感觉很好,而且显得很强大。他心里想,我要把信送给约翰王子。
  第一段给读者呈现出广阔的视野,随后又回到了视角人物身上。此后就一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是冲突与悬念的决定因素,因此,作家认为小说选择一个合理视角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等闲视之。
  B. 文章在前三段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但这些第二人称与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你”不同,这些指读者,小说中指角色。
  C. “准上帝视角”“上帝之眼”这些说法,意味着作者在小说中处于全知全能的位置,长篇史诗性小说应禁用这种视角。
  D. 把视角交给人物,这样会增强叙述的客观性;减少作者的主观评论,这样就会使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题不够鲜明。
  2.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小说作品如果采用第二人称视角,不但难以赢得读者,也会失去出版的机会。
  B. 一部小说作品所采用的视角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叙述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C. 在小说中,作者如果大量使用画外音的叙述方法,就是运用全知视角的极端做法。
  D. 《海明威骗局》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与作者在其中“公然使用了自己的声音”有关。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对小说叙述视角进行简单分类之后,对全知型视角展开细致的阐释论述。
  B. 文章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全知型视角进行分析,指出了其运用中优长和不足之处。
  C. 文章以《马耳他之鹰》中的片段为例,论证了全知型视角具有摄像机一样的功能。
  D. 文章多处引用不同小说中的片段,突出作用是充实了文章内容和增强了真实感。
  4. 请结合文中的实例,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
  5. 请结合文本,对下面三则事例中的人称视角的特点作简要分析。
  ①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②他就想得很多,而且还继续琢磨罪过这个问题。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海明威《老人与海》
  ③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得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娇媚地笑了笑。——托尔斯泰《复活》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是冲突与悬念的决定因素”错误,原文“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可见“决策之一”和“密切”是说“叙述视角是冲突与悬念”关系很大,很重要,但不能加重换成“决定因素”。
  B.“这些指读者”错误,“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可知,“你”指创造者,选项混淆对象。
  C.“长篇史诗性小说应禁用这种视角”错误,原文“对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说,作者未必非得使用全知型视角”可知,不是“禁用”而是“未必非得用”,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青春万岁(节选)
  王蒙
  落下了第一场雪。
  下午,天上布满灰白色的云,接着下了蒙蒙小雨。到处都有人议论:“真邪性啊,阴历都十一月了还下雨!”过了一会儿,雨变成了霰——北京管这个叫“翻不辣子”,也有的干脆把这叫作下“小米”。白色的米粒一样的小冰珠密密地下着,落到地上就不见了。一般人都讨厌霰,因为它太容易化,落到身上不等你抖掉就化了;因为它灰不溜丢的不干净,更主要的,因为它非雨非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