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高级中学2024届高考最后押题(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710字。
2024届高考最后押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非南极莫属,这里的平均气温为-79℃。地球上有记录的最低温度就是在这里产生。俄罗斯科学考察队员曾测到一个令人吃惊的低温:-89.2℃!
如此低的气温是南极终年为冰雪所覆盖的主要原因。南极大陆总面积约为1400万平方千米,裸露山岩的地方还不到整个南极大陆的7%,其余超过93%的地方全都覆盖厚厚的冰雪。从高空俯瞰,南极大陆是一个高原,它中部隆起,向四周逐渐倾斜,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就像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将南极罩得严严实实。因此,南极大陆上的冰层又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冰盖。南极冰盖最厚的地方甚至达到了4800米,平均厚度也有2000米。当南极处于冬季时,海洋中的海水全部冻成了海冰,大陆冰盖与海冰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巨大的白色水源,面积超过了非洲大陆,达3300平方千米。
南极大陆蕴藏着很多宝贵的资源。1973年,美国在罗斯海大陆架上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据说南极石油储量十分惊人,仅南极大陆西半部分所蕴藏的石油就可能是目前世界年产量的2~3倍。此外,还陆续在这里发现了200余种矿物。
科学家们认为,既然南极有如此丰富的资源,那么南极大陆在地球早期肯定不会是如此寒冷,那时的气候肯定非常温暖。对于此种推测,科学家们这样解释:在1亿年前,地球上存在着一块更大的陆地——冈瓦纳大陆,这块大陆包括现在的南极洲等许多地方。这里气候温暖,成片茂密的热带雨林随处可见。后来,海底扩张,大陆漂移,一部分大陆变成了今日的非洲、南美洲、澳洲、塔斯马尼亚岛、印度次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而另一部分则继续向南漂移,成为现在的冰雪世界——南极大陆。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媒体对科学家赴南极考察的报道会用到这么一个词——“钻取冰核”。为什么要在南极冰原上钻取冰核呢?原来,各个“冰期”以及火山喷发、风雨变化都会在冰原中留下痕迹。科学家认为,如果能充分地了解这些信息,那么人类就可以预测以后的命运了。南极冰盖是在低温环境下经过千百万年的日积月累形成的。因此,在这里可以发现大量的地球演变信息,这里就像是一个珍贵的地球档案馆,成为各国科学家向往的“天然研究室”。他们通过对从南极冰盖2083米深处取出的冰芯进行分析,得出了其中的氧同位素、二氧化碳、尘埃以及微量元素等信息,揭示了最近16万年中地球气候变化的情况。
更为神奇的是,科学家在冰层中居然找到了细菌的影踪。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南极腹地很深的冰层下找到了细菌生存和繁衍的证据。这种类似于放线菌的菌种是在南极孚斯多克湖上面的冰层里被发现的,这里也是俄罗斯科考人员测量到地球上最低气温的地方。科学家认为,这种细菌通常生活在土壤里,可能是随着小块土壤被风刮到湖泊里并被埋在了那里,或者它们原本就长在湖里,后来被冰冻结在那里,永远也出不来了。据介绍,这些细菌可能已在湖里呆了50万年以上了。
冰雪的覆盖给人类了解南极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那么,如果冰减少或消失是否就会改变这种情况呢?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那对人类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灾难。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如果南极冰盖完全融化,那么海平面将平均升高50~60米。如此一来,地球上许多沿海的低海拔地区将会成为一片泽国。
近年来,地球变暖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各方面的探讨,南极——地球的冰库也在考虑范围之内。他们担心南极冰层是否会因大气变暖而融化消失。科学研究表明,现在南极大陆与2万年前的冰川活动极大期相比,西部的冰层减少了约2/3,全球海平面因此升高了11米;而在南极大陆的东部冰层厚度则没有多大变化,既没增多,也没减少。
尽管导致冰层减少的因素很多,但有一个重要因素几乎已经为全世界所公认,那就是全球变暖。在整个20世纪,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了0.6~1.2℃。南极大部分地区的温度升高得更快,变暖情况更为严重。其中,温度升高最快的是与南美洲毗邻的南极半岛。这片向南美洲方向延伸、长度超过1500千米的狭长陆地,气温竟然上升了约10℃,是地球平均水平的10倍。南极变暖的情况在过去的50年里尤为严重,南极半岛上至少有7个大冰架已消失了,其中包括一个存在了2000多年的冰架。对此,一些科学家发出了严正警告:南极洲一些地区的冰层正在飞快地消失,人类从事的过度的工业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导致地球气候变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样下去后果将不堪设想。
(摘编自朱立春《科学百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极大陆并非全部被冰雪覆盖,但冰雪覆盖了南极大陆的绝大部分,这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南极大陆高原。
B. 南极3300平方千米的区域,包括南极冰盖及其周围海水被冻成海冰的部分。这种现象发生在南极的冬季。
C. “此外,还陆续在这里发现了200余种矿物”中的“这里”,不是“南极大陆西半部分”,而是整个南极大陆。
D. “地球档案馆”是说南极冰盖蕴藏着大量 地球演变信息,“天然研究室”意为南极冰盖适宜科学研究。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极气温极低,南极大陆终年被冰雪覆盖,且覆盖的平均厚度能够达到2000米;南极成为地球上最冷的地方。
B. 俄罗斯科考队员在南极大陆测得-89.2℃,美国科学家在南极冰层深处找到细菌的信息,这都有利于对南极进行深入研究。
C. 科学家们建立起这样一种逻辑:南极大陆是地球早期冈瓦纳大陆漂移出的一部分,这部分并不寒冷,因此它有丰富的资源。
D. 南极大部分地区温度快速升高,南极半岛上至少有7个大冰架已经消失,南极地区的这种反常现象应该引起全人类的警觉。
3. 下列选项,最符合第六段中心意思的一项是( )
A. 跳虫是南极六足类动物,它们 长度小于1毫米,食物由真菌和细菌组成,寿命很短,平均活一到两年。
B. 在南极冰川中,至少封冻着3000多种远古病毒,若南极冰川不断融化,这些远古病毒将会对人类产生不可预估的后果。
C. 南极冰盖中可能隐藏着古老的细菌,人类对它们没有任何抵抗能力,如果释放出来,可能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D. 一种新型细菌在南极被发现,它们能够“食用”大气层中的氢、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能在最极端条件下生存。
4. 请简要分析文本前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5. 从探索研究地球演化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南极冰层具有怎样的科学价值?请根据文本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这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南极大陆高原”扩大范围,原文第2段为“从高空俯瞰,南极大陆是一个高原,它中部隆起,向四周逐渐倾斜,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就像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将南极罩得严严实实”可知,南极大陆高原与南极大陆的冰雪覆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说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部分就是南极大陆高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鲁班的子孙(节选)
王润滋
天近黄昏,屋子里落下黑影了。外面的风雪还没有刹下来的意思。不知是谁家屋顶上的草被揪落了,撒到这边院子里。①屋后的电线呜呜地尖啸着,好像立刻就会断裂开来。五个人都默默地抽着烟,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仿佛一开口这小屋子就会立时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