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780字。
江苏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五)
语 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所有答案书写在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其他区域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是相互作用的。创造力帮我们产生想法,创新则是将原创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而想象力能激发创新。想象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能力之一,人类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的艺术和科学上的跨越都是以想象力的应用为基础的。空悬诺奖多年的中国一直被西方看作是缺乏创新能力的国家。拿下文学奖而被称为“想象力超越人类的存在”的莫言坦言书本限制住了他的想象。而以书本为参照的教育则在一定程度上“包裹”住了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借助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对头脑中已有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制作,创造出从未出现过的事物的能力。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习中,具有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生能够快速理解和编码抽象的书本知识,并在实际情境中加以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水平会不断提升,也更易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拿大学者伊根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达到目前公共教育指导者所期望的目标的最好途径。想象作为被排斥的和被忽视的“装饰品”,确实是我们开展高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工具。
想象的过程是学生借助已有的丰富表象,充分运用联想能力,将相似、相近的表象联系起来,利用思维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独一无二的创造。桃花源就是陶渊明独一无二的想象产物,而理想国则是柏拉图的想象世界。将想象的世界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对于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考验。陶渊明将自己构造的美好世界写成了《桃花源记》,柏拉图编写了《理想国》向世人展示自己想象的理想国家的样子。
想象力使我们同情、理解与关怀他人,协助我们做出更正确的道德判断,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想象力。它让我们能够更敏感地感知周围人的情感,从而更谨慎地做出判断。这种想象力给予我们感同身受的能力,让我们更容易体验他人的情绪,成为一个有温度的人。学生从家庭进入学校,人际关系的处理需要他们拥有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情绪知觉能力薄弱的学生难以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逐渐脱离集体,这也是大家常说的“不合群的人”。在文学领域,一个好的作家一定是一个有丰富想象力、心思敏感、有共情能力的人,因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让读者产生共鸣的文章。
(摘编自《河南科技学报》2023年4月第4期,有删改)
材料二:
科学进步导致众多生活领域“祛魅”,原先具有神奇色彩的民间习俗、民间故事、民间节日在现代生活方式冲击下,都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地位。这导致作家不愿意涉及,也不愿意通过想象去挖掘其中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而一味书写平淡的世俗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科学习中关注具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非常重要,对此,加拿大学者伊根并不认同,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最好途径。
B.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仅语言描述生动,而且想象丰富,向世人展现了自己想象的理想世界的样子。
C. 图像文艺消弭了人们的想象活动,是因为它不需要使用脑力,更不用发挥想象,就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
D. 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所以对想象力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必要的。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迄今为止取得的巨大的艺术和科学上的跨越都是以想象力的应用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重视想象力培养。
B. 科技进步让过去许多民俗失去神秘感,也让中国作家失去了揭秘的兴趣,所以科技进步不能以牺牲民俗神圣地位为代价。
C. 想象力匮乏会导致部分青少年缺乏同情心和共情能力,难以在群体中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逐渐脱离集体,最终成为“不合群的人”。
D. 具有优秀想象力的作品应该是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且充满新鲜意趣,引发想象狂欢的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浮想连翩。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曹禺因目睹了旧社会家庭妇女受压迫的痛苦和劳动者的悲惨遭遇,创作了《雷雨》,揭示了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精神危机。
B. 费孝通曾深入广西大瑶山,获取了大量的社会学调查资料,认识到社会生活各部门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写出了《乡土中国》。
C. 沈从文在《边城》中,借一个边陲小城向这个世界展现一种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为人类之爱作出恰如其分的说明。
D. 作家刘慈欣在《梦之海》中,将海面冻结,将冰块发射至太空成为地球的冰卫星,让读者易于接受,激活了读者的大脑思维。
4. 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想象力”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
5. 结合材料二、三,说说我们青少年应该多阅读什么样的作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加拿大学者伊根并不认同”错误。原文是说“加拿大学者伊根坚持主张关注想象是达到目前公共教育指导者所期望的目标的最好途径。想象作为被排斥的和被忽视的‘装饰品’,确实是我们开展高效学习的最有效的工具”,伊根并没有不认同。
C.“它不需要使用脑力”错误,原文是“不再过多用脑”而非不使用脑力,同时也无法直观地感受到富有深长意味的文化气息。
D.“所以对想象力的限制还是有一定必要的”错误,由“对于青少年而言,小说中的科幻元素不宜过硬,且不宜过于密集,应在可理解范畴之内,而又在日常推理与逻辑之外,既与生活相关,又要高于生活”可知,原文无此说法。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离家不远一条河
原 因
车流滚滚,马达轰鸣。走在被称为“昆明的长安街”的广福路人行道上,忽见行道树的缝隙闪出一道亮光。是河,一条绿荫遮不住的河。
那是一个傍晚,夕阳像是被悬在河那头的一个花篮。忽然就看见了一道红影,从右岸的浓绿中横过来,是一座漆得周身通红的木桥!鸟语波光深处一道虹,有点梦幻,有点奇谲,不禁让人揉揉眼睛后又瞪大眼睛。路边躺卧一石块,上书“采莲河”三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