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学科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 12:56:3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180字。

  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共5页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冬天到来,当被冻得想跳踢踏舞的北方小伙伴问南方的朋友,“你们南方冬天是不是特别暖和”时,都会收到南方小伙伴一连串愤怒地吐槽:“我们是湿冷,根本不暖和,衣服洗了一星期都不干啊”“屋里屋外一个温度,年年都长冻疮”……
  综合冬夏季的温度和湿度,大体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温和湿热”“全年温和”“湿冷湿热”“寒冷湿热”“寒冷温和”“干冷干热”“高原气候”七种气候区。在“南北方谁更抗冻”问题上经常互相嘲讽的人基本上都出自“寒冷湿热”和“温冷湿热”两大阵营。
  闫海燕在《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收集了从1971年到2000年这30年间吐鲁番、包头、银川、渭南、焦作、汉中、昆明、拉萨等地室外温度和湿度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对比调研期间室内温度,可以看出,冬天里,“湿冷湿热”地区的室内温度与室外确实非常接近,而其他地区室内温度都比室外要高。特别是有暖气的“寒冷湿热”“寒冷温和”“干冷干热”地区,室内温度远远高于室外温度。
  当温度适宜的时候,人们并不会感受到湿度带来的困扰,可在南方的冬天里,衣服因为空气中厚重的水汽变得总是潮乎乎的。不光没有保暖的效果,还要把我们身上那点微薄的热量全都抢走,不是“衣服暖人”,而是“人暖衣服”,如果再有点小风一吹,绝对是透心凉,心飞扬。
  我国的供暖体系是建国初期照搬苏联的模式,当时苏联专家认为,只有当多年平均气温低于5℃的天数达到90天或者更长时才可以提供集中供暖,甚至还主张将我国华北各地、东北南部、新疆南部都划归亚热带,而将热带北界移至南岭。不得不说,如果真以这个为标准,大概现在被坑死的就不仅仅是湿冷的南方地区了,多亏气象学家竺可桢经过科学论证后认定,秦岭淮河线才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最终也以此作为集中供暖的标准,现在我国实行集体供暖的区域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余娟、欧阳沁等人在《供暖地区与非供暖地区居民对室内偏冷环境热适应性研究》的实验中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两地作为样本进行调研后发现,在同样的冬季温度下,北方受试者会觉得更冷、更不舒服,随着气温降低的越来越多,北方受试者在耐寒方面的能力明显要低于南方受试者。也就是说,如果长时间生活在有暖气的环境下或者通过其他方式使冬季室内温度保持在较高水平,那么对于“寒冷”的适应能力就会出现明显下降,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用进废退”吧。
  闫海燕在《基于地域气候的适应性热舒适研究》中汇总了目前所有关于“热舒适”研究中的数据,并对其分析后发现:冬天,对于身处湿冷地区的南方人,只要他们感觉上的温度在10℃左右,就不会觉得特别冷,相比之下,北方人则需要到20℃左右,才能有“不太冷”的感觉。
  在冬季人们可以接受的温度范围上,南方人依然要强于北方人。由于室内供暖,尽管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室外都非常寒冷,气温很低,但是人们觉得“温度还可以接受,再低就冷了”的温度依然比较高,要到7℃左右或者以上。其中东北、西北地区尤其高,甚至要到10℃以上,而湿冷湿热的南方地区觉得“还可以接受,再低就冷了”的温度在各气候区中是最低,为6.3℃,南方人的耐寒能力明显要比北方高出一些。
  虽然北方人不如南方人抗冻,但在耐热方面,南方人可就比不过北方人了。
  夏季,西北地区居民感觉“不过冷也不过热”的温度最高,大致能达到31.5℃,南方大致在25℃左右。同样的,在夏季人们身体感觉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上,北方人也要强于南方人。出现这样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夏季人们本就容易出汗,南方空气里湿度还比较大,导致汗液不容易蒸发,整个人身上的毛孔就像是被塑料膜糊住了,非常不舒服,对高温的耐受力也随之大大下降。
  总的来说,北方人适宜的温度,冬季不能低于7.7℃,夏季不能高于28.9℃,而南方人则是冬季不能低于6.3℃,夏季不能高于26.3℃,南方人在抗寒上碾压了北方人,不过北方也在耐热上小小的扳回一局,可以说是各有所长了。
  (摘编自杨雅萍《在抗冻这件事上,南方人真的完胜北方人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寒冬到来,南方人和北方人会互相吐槽,说明彼此虽然都有各自的受冻体验,但不一定能相互理解。
  B. 在南方的冬天里,人们即使穿着保暖的衣服,也常会因为湿度大而感觉不够暖和,风一吹更感冰凉。
  C. 气象学家竺可桢经过科学论证后认定,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都归属亚热带,因此需要集中供暖。
  D. 南方人没有北方人耐热,很重要的原因是南方的潮湿空气阻碍汗液的蒸发,使南方人耐热能力下降。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北方人与南方人的对话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引出话题,普及知识的目的。
  B. 为了说明南方人和北方人在体感温度上的差异,作者引用了闫海燕、余娟等人调研结论,使观点表达更有说服力。
  C. 人们普遍认为北方人抗冻,本文颠覆了这种认知,让人们认识到北方冬季供暖也有让人适应温度能力下降的弊端。
  D. 最后一段的“各有所长”是指北方人到南方去比较耐热,而南方人到北方去比较抗冻,各有适应气温的独特优势。
  3. 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有人说:“北方是干冷,是物理攻击,多穿一点就可以了;南方是湿冷,是魔法攻击,穿再多都没有用。”
  B. 部分“南方小土豆”回到家后患上了“哈尔滨后遗症”,无法适应南方湿冷的环境,开始怀念东北暖气。
  C. 小南说:“北方人过冬靠暖气,我们过冬靠正气。”小北说:“南方人夏天靠空调续命,我们夏天靠汗腺降温。”
  D. 广东“阶梯式降温”的消息一出,北方人纷纷感慨“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恰当的一项是(    )
  A. “寒冷温和”和“干冷干热”地区室内外温差大,该地区的人冬季若在室内,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下降。
  B. “湿冷湿热”地区室内外 温差不明显,人们冬天在室内和室外感觉一样寒冷,这也是该地区不适合供暖的原因。
  C. “全年温和”和“高原气候”地区虽然也有一定的室内外温差,但室外温度比室内温度高,对耐寒能力没有影响。
  D. 室内外温差对当地人适应低温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虽南方无集中供暖,但南方人仍拥有较强的抗寒能力。
  5. 在探讨“南北方人谁更抗冻”问题上,研究者们着重关注了哪些影响因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相关内容的能力。
  C.“气象学家竺可桢经过科学论证后认定,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都归属亚热带,因此需要集中供暖者”错,原文是说“竺可桢经过科学论证后认定,秦岭淮河线才是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之间的分界线,最终也以此作为集中供暖的标准,现在我国实行集体供暖的区域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可见,竺可桢认为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都属于暖温带,而不是亚热带。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滕王阁
  谭正壁
  重阳佳节到了,在平时十分冷落的城墙上面,这天游人特别多。洪都府城皇通到章江门的大道上,人多如鲫。一到城门口,便都爬到城墙上去。
  在这些游人中,一部分是来履行那年年履行的登高习俗的,一部分是来瞻仰都督公的文人大会,认识认识那些久闻大名而没有谋面的大文学家,有机会还得请他们在签字册留下几个字儿,可以拿回去骗骗乡下人,说他是某大文学家朋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