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综合测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3 15:24: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4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460字。

  2024届高三综合测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准确。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21年10月,瑞典人安特生与中央地质调查研究所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开始正式发掘。根据出土文物,安特生判断此地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依照国际考古学惯例命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发掘,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科学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尤其是石器时代的空白。安特生虽然在仰韶文化遗址的发现上有开山之功,推翻了西方考古界关于中国无石器时代的“论断”,但他毕竟不是考古学科班出身,在发掘过程中没能采用考古类型学、地层学的分析方法,他错误地判断仰韶村只有仰韶文化一种类型。另外,受制于当时欧洲中心主义思潮盛行的时代背景,他在判断仰韶文化起源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仰韶文化以彩陶为重要特色,在对仰韶村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前,安特生在查找彩陶考古资料时,注意到美国考古学者庞贝利1904年在中亚发掘安诺遗址的报告。安特生发现,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与自己在仰韶村发现的彩陶的花纹样式十分相像,于是有了仰韶文化从中亚传播而来的假说,但他又一时无法打通仰韶遗址与安诺遗址在文化传播上的地理链条关系。
  为了验证自己的假说,从1923年起,安特生开始赴甘肃、青海等地进行考察。他发现,甘肃、青海地区出土的彩陶,比仰韶出土彩陶工艺技术更为先进,却很少见到代表中原文化的陶鬲、陶鼎等器物,且当时中国并没有比仰韶彩陶更早的彩陶出土,而欧洲、中亚多有史前彩陶发掘。
  安特生由此推断出一条文化传播路线:以彩陶制作为代表的早期人类文明,是先从西亚、中亚传播到新疆、青海、甘肃地区,再逐渐传播到仰韶等中原地区,与中原既有的鬲、鼎制作技术相结合,最终发展出既有陶鬲、陶鼎又有彩陶的仰韶文化。安特生据此完成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推断和“实物验证”,随后公开发表了他的观点,在世界上产生极大反响。
  由于仰韶遗址是当时中国发现的最早文化遗存,“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观点进一步引申就会得出“中国文化西来”的结论。于是,论证仰韶文化为中国本土原创,弄清其发展流变过程,成为考古学者的重要任务,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深入推进的一个重要的内在驱动。
  1931年,梁思永主持挖掘河南安阳后冈遗址,不再使用安特生依照探测深度区分地层的地质学方法,而是采用以土色区分地层的考古学方法,发现后冈遗址包含殷商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距今4500—4000年前)三个文化层,互相之间有着清晰的地层叠压和先后承继关系,1937年,中国自己培养的现代考古专家尹达经过分类研究,发现仰韶村遗址实际上包含仰韶和龙山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中国仰韶文化发掘上,安特生准确判断其为中国远古文化遗存,并为之规范命名,但有功也有过,在发掘工作中他也出现了严重的失误。
  B. 仰韶文化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的空白,推翻了西方考古界关于中国无石器时代的错误“论断”。
  C. 安特生提出仰韶文化从中亚传播而来的假说,依据有仰韶文化以彩陶为重要特色,也有中亚安诺遗址出土的彩陶花纹样式与仰韶彩陶很像。
  D. 安特生发现甘肃、青海出土的彩陶比仰韶的更先进,且在此地没有发现陶鬲、陶鼎等,据此安特生完成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推断。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防止“仰韶文化西来说”进一步引申,中国考古学者把论证仰韶文化为中国本土原创作为首要任务,这驱动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深入推进。
  B. 梁思永主持考古挖掘时采用以土色区分地层的考古学方法,安特生则使用依照探测深度区分地层的地质学方法,前者才是考古学的有效方法。
  C. 碳—14检测,助力考古学者在中国大地找到比仰韶文化更早的文化遗存,可见考古技术不仅关乎考古科技含量,还影响结论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D. 仰韶村遗址开展了四次考古发掘,前三次是针对遗址历史年代,第四次主要围绕仰韶村聚落内容,因为聚落内容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遗址代表。
  3. 下列选项,关于中国现代考古学者以考古成果推翻安特生对仰韶文化的论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37年,中国本土考古专家尹达发现仰韶村遗址包含仰韶和龙山两种文化类型,推翻了安特生“仰韶村只有仰韶文化一种类型”的判断。
  B. 1931年,梁思永发现殷商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之间有清晰的地层叠压和先后承继关系,有助于推翻安特生“仰韶文化西来说”的论断。
  C. 1944-1945年,夏鼐发现了齐家文化晚于仰韶文化的地层学证据,推翻了安特生关于彩陶工艺从西亚、中亚先传播到甘肃等地再传播到仰韶的推断。
  D. 1960-1961年,考古学者在李家村发现大量彩陶,经检测确定李家村文化早于仰韶文化,推翻了安特生“中国不会有比仰韶更早的彩陶”的说法。
  4. 结合材料二内容,对“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发现”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现大型人工壕沟,说明仰韶村经常遭到野兽袭击,或者来自其他部落与外来力量的侵犯,因此需要防御,同时也显示出村落振兴。
  B. 发现丝绸、涂朱草茎泥墙壁、彩绘陶器等物件,说明仰韶村民已学会植桑养蚕、建造房屋,并在烧制的陶器上绘制花纹,文化兴盛。
  C. 在小口尖底瓶内研究人员检测出谷物发酵酒残留,表格中①处可以得出“仰韶村村民已懂饮酒,发明了中国最早的酿酒技术”的结论。
  D. 由发现象牙镯形器、多种玉器等遗物,表格中②处可以得出“仰韶村村民已能利用象牙制成装饰品,能打造玉制饰物、礼器等”的结论。
  5. 为什么说仰韶村第四次发掘体现了新时代发掘考古工作的进步和高水平发展?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据此安特生完成了‘仰韶文化西来说’的理论推断”表述错误,“据此”的“此”还有“当时中国并没有比仰韶彩陶更早的彩陶出土,而欧洲、中亚多有史前彩陶发掘”,而不只是“安特生发现甘肃、青海出土的彩陶比仰韶的更先进,且在此地没有发现陶鬲、陶鼎等器物”。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争
  [意大利]路易吉•皮兰德娄
  天蒙蒙亮,在一节令人窒息、烟雾弥漫的二等车厢里,推推搡搡地给拥上来一个大块头女人,跟在她背后气喘吁吁、唉声叹气的,是她的丈夫——一个瘦弱不堪的小男人,脸色惨白,小眼睛露出胆怯不安的神色。
  那个小男人最后落了座,彬彬有礼地向那些给他妻子帮过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