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东省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4 9:07:1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5 总计:5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560字。

  绝密★启用前
  2024年茂名市高三年级第二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了文字之后,人类的文化创造才能被记录下来。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汉字是表意文字,它不但能记录文化,在它的构形中,也蕴含了很多历代的文化信息。汉字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它是中华文化绵延不息的见证者,可以和历史记载相互印证。
  我们也由此可知,汉字在保存中国文化、保存历史上,起到了何等重要的作用。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它应文化的需要而产生,并在文化洪流中演变发展。因此,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来捕捉中华文化的精神。汉字是书写汉语的表意文字,是五六千年从未间断的、因义构形的文字系统。它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在古老的汉字中,可以追溯中华文化的种种原生态!
  首先,经过数千年的积淀,汉字深刻地反映出古人的生产文化,它把古人如何谋生,如何顺应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充分地展现出来。如果我们把相关的汉字聚合起来,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生产文化类型。
  在一些汉字中,我们能看到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的接触以及对它们精细的观察,这种观察反映了一个什么样的时代文化呢?原始时代,人与动物共生、共处,通过观察动物,人们认识到那些会对人类生活造成威胁的猛兽,也发现了一些可以和人类共存,或者适合捕猎的动物。而到了游牧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兽,并不断地寻求水草来养活自己的牲畜。具体来说,我们不难看出,在一些汉字的字形中,反映出古人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如动物的古文字象形字,大都能突出它们外形的特点:“鹿”强调它枝杈般的犄角,“虎”强调张开的巨口与獠牙,“象”突出它的长鼻,“兔”突出它的短腿和短尾巴,“马”突出奔跑时飞扬飘舞的鬃毛,各有区别。牛和羊只描绘它们的头部——牛角上卷,羊角下弯,区分很明显。这说明人们对动物观察的敏锐,反映不同动物区别的细致。正是因为人类的生活与动物界有着密切的联系,才会有近距离的细致观察。
  面对这么多的动物,古人在造字的时候,既能够栩栩如生地展现它们的样态,又能够有所区别、不为混淆,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知道,文字和图画是不一样的,文字要在自身的符号体系中找到与其他文字形体的区别;古人对动物之间的区别特征的准确把握,足以让我们看到,那时候的人和动物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看从“犬”的一些字反映出人与狗怎样的关系:
  (猝)(默)(狱)(独)
  一方面,狗在古代多为猎犬,行动迅猛,速度很快。第一个“猝”字,《说文解字》说“犬从草暴出逐人也”,说的是狗在草丛中藏着,“噌”一下就窜出来的样子,这也是成语“猝不及防”的含义。第二个字是“默”,沉默的“默”为什么从“犬”呢?《说文解字》有一个解释,“犬暂逐人也”,“暂”是“快速”的意思,狗飞快地追逐人,这是什么狗呢?这是护卫的狗,它要追赶、保护自己的主人。在主人跟前狗是不叫的,因此与“沉默”有关。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出现之前的古老文化之所以没被保存下来,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是因为缺乏载体不能被记录下来。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其自身的结构中又保存着很多中华文化的信息,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流传与发展。
  C. 原始时代,人类与动物共生共处,这为人与各种动物近距离接触及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提供了条件。
  D. “猝”“默”等汉字体现了古人对动物特征的精准把握,反映出汉字是在使用中逐渐形成的符号化文字。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系统是因义构形 文化活化石,我们可从古人描述穿着的“葛衣”“襟袖”“绫罗”等词语中知晓“葛”“襟”“绫”的质地。
  B. “牛”是甲骨文中较早产生的象形字,据此推断,《诗经》中“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中的“特”,可能指含牛在内的兽类。
  C. 古人在创造与动物有关的汉字时,最常用的办法是抓住动物外形的显著特点,既要逼真形象,又要做到物与物之间不混淆。
  D. 汉字中充分体现农耕文化,研究古代农业文明,我们可以从农耕用具“耒耜”、农耕行为“耕耘”等字词中获得启示。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人和草木的关系日益紧密”观点的一项是(    )
  A. 小篆中,“草”写法为“ ”,“禾”写法为“ ”,“兼”写法为“ ”。
  B. 《说文解字》中,“竹”为“冬生草也”,“木”理解为“凡木之属皆从木”。
  C. “男子”的“男”原为从田从力,言“用力于田”,其中的“力”即为农具。
  D. 浙江“上山文化”出土的文物显示,一万年前,中国就已开始栽培水稻。
  4.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仿照例句,对下列文字进行解读,体现古人对动物观察的敏锐。
  汉字 甲骨文 解读
  鹿 突出头上枝杈般的犄角
  鸟
  燕
  龟
  鱼
  5. 在学习“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单元时,为增进同学们对汉字的了解,丰富文化认知,高一(1)班举办了“汉字探秘”解说活动。请你结合材料的相关内容,从下列文字中选取两个汉字,从汉字的表意功能及文化功能两方面,对所选汉字进行解说。每个字的解说不超过60字。
  突  休  尘(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是因为缺乏载体不能被记录下来”错误。由原文“在汉字之前,虽然也会有古老的文化,但由于它不能被完整地记录下来,也就无法进入历史记载,没有得到充分的保留”可知,古老文化只是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而不是选项中的“无法进入历史记载”,选项曲解了文意;且“缺乏载体”也不准确。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史铁生
  我插队的时候喂过两年牛,那是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村儿——清平湾。
  那个地方虽然也还算是黄土高原,却只有黄土,见不到真正的平坦的塬地了。由于洪水年年吞噬,塬地总在塌方,顺着沟、渠、小河,流进了黄河。①从洛川再往北,全是一座座黄的山峁或一道道黄的山梁,绵延不断。树很少,少到哪座山上有几棵什么树,老乡们都记得清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