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2
- 资源简介:
约4050字。
八上第六单元23课
《富贵不能淫》教学设计
【课标与教材分析】
1. 能利用工具书认识字词;规范书写。
2.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
3.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等阅读方法;诵读文言诗文,通过语气、节奏等朗读方法的训练,达到熟读成诵。
4.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5.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1、教材分析
《富贵不能淫》是人教版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孟子>三章》中的第二章。本单元的学习应该从古代典籍中汲取古人做人的智慧。《富贵不能淫》这个选段主要是通过孟子驳斥景春的观点来阐述自己对于“大丈夫”的看法。作者先“破”再“立”,先运用类比论证说明公孙衍、张仪之流不过是行“妾妇之道”的人,再正面论证真正的“大丈夫”应该符合三个标准:第一,要讲仁德,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第二,无论得志与否,都不能放弃自己的原则;第三,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施加的因素都不能使之迷乱,动摇,屈服。孟子论辩的特点在选段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2.教学重点 :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通过小组互助学习,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概。
3.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品味等多种方法来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学情分析】
学习《孟子》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如果单从翻译入手会让学生觉得作品枯燥乏味。诵读是学习《孟子》选段的最佳方法,选段是孟子和景春的对话,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二人对待公孙衍和张仪之流的不同态度。再引导学生诵读,分析孟子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观点的,由此感受《孟子》使用排比等进行论辩的语言特点,为学生以后学习孟子打好基础,本课不宜过分强调议论文知识,随文渗透即可。
【教学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观点。
2.通过朗读、品味等多种方法来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
3.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同学们读一读屏幕上的三个句子,能不能在三个句子的括号内填上一个相同的短语?这三个句子说出了这种人的哪些特点?
预设:男子汉大丈夫;讲信用、正气凛然、坚强不屈等。
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对“大丈夫”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既掷地有声,又流传千古,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孟子解说“大丈夫”内涵的文章——《富贵不能淫》。
【活动一】初读,晓大丈夫之争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尽量读出感情。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