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21 21:42:3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1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3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4.10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张贴好条形码,并将相关信息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必须按要求依次填、涂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1)纵观中国的儿童动画影视发展历程,对“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是一以贯之的。随着儿童动画影视被市场经济化浪潮裹挟,“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放在了“产业化”视角下进行,衍生出了“全龄化”的营销特征。儿童动画影视在关注创作重心的同时要兼顾市场效益,而作品的受众市场定位是不具备经济能力与消费主导权的,于是渐渐被儿童影视动画发行认可的“全龄化”网络营销方式脱颖而出。在模糊了儿童话语和成人话语的新媒体平台上,“全龄化”网络营销正在带来一种新的“童年的消逝”。
  (2)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本是生理与心理双重循序渐进的过程,童年时期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往往具有幼稚与天真的特点,而成年则对应的是稳重与成熟。
  (3)如此一来,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则可以抽象为一个由“缺”向“足”补充的过程,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弥补了之前的不足,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与反思进行沉淀,如此才能将“缺”填补得更为稳固牢靠。而这个补缺的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更多的是来源于各种媒介渠道提供的信息。
  (4)伴随着电子媒介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当下移动端集成媒体的普及,儿童通过屏幕获得的信息成为其世界观与价值观塑造的主要来源。但受制于儿童对于复杂文字信息阅读的困难性与阻碍,动态影像尤其是动画成了儿童了解和认识世界最简单直接的符号载体——“儿童倾向于先用图像进行思考”。
  (5)但随着市场产业化对儿童动画影视领域的渗透与改造,即便基于“儿童本位”创作的动画影视作品,仍需面向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进行营销,以实现市场经济效益目标。
  (6)于是,伴随着针对经济主导群体——成人的营销,儿童对于该动画影视的第一印象便来源于营销所塑造的感知。如2022年上映的院线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其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打造了同人物但不同主题的系列小剧场,其中点赞数最高的两条短视频主题分别为“理想男友”“好身材”。过于成人向视角下的内容营销,忽略了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并非只会面向青少年与成年用户,恰恰相反,其产品的动画属性会经由平台的算法机制推荐给被打上标签的儿童用户群体。如此一来,儿童接触并被营销内容中呈现的成人话语下的认知所影响,成为儿童动画影视成人话语营销的被动接受者。缺少相应话语与经验影响的经历和经验铺垫,使得儿童的心理会在“自身的幼稚”与“获得的成熟”间产生割裂。而当下互联网营销与儿童动画影视全面融合渗透,将带来童年被催熟的社会议题隐忧。
  (7)当下的儿童动画影视正在将“儿童”与“成人”的概念相互贯穿融合,并在当下逐渐涵化整个社会的审美趋向与接受感知。对于“童年”,社会一方面强调包容,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延伸“童年”的包含范围与特征——当下“童年”时期的儿童,是有成人倾向的儿童,是将儿童与成人相结合、具有成人视角期待下的儿童概念。
  (8)在这种认同概念趋势的影响下,儿童对自身的身份认知也产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是由“缺”向“足”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各种媒介渠道提供的信息。
  B.儿童倾向于先用图像进行思考,对复杂文字信息阅读存在困难,于是动态影像尤其是动画便成了其了解和认识世界最简单直接的符号载体。
  C.儿童成为动画影视成人话语营销的被动接受者,很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在“自身的幼稚”与“获得的成熟”间产生割裂。
  D.儿童通过网络新技术媒体,接受新的信息与思想,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儿童社会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儿童个性的不断成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敌不过市场经济化浪潮裹挟,“全龄化”网络营销方式被儿童影视动画发行认可并脱颖而出。
  B.论证过程中适时运用比较专业的词语或短语,适时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电影为例证,让文章的阐释既显得专业又不乏生活气息。
  C.当下的儿童动画影视正在将“儿童”与“成人”的概念相互贯穿融合,但作者认为童年是幼稚与天真,成年更多是稳重与成熟,不可过度融合。
  D.文章将动画电影《木兰:横空出世》和真人版《Mu-lan》进行对比论证,营销与产品形成真假错位,导致上线仅一天口碑崩盘后迅速撤档。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动画电影《哪吒》打造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爆款口号话题,并将哪吒与“反叛”、“不信命”这种带有强烈的年轻人语态的情感词汇捆绑。
  B.《啥是佩奇》避开儿童群体,将影片创作目标受众转向成人观影群体,建构出父子情与祖孙情的三代家庭情感,更容易使成年受众群体产生共情。
  C.儿童动画电影《我的老婆是只猫》故事内核是儿童思维与亲子关系,却被全龄化营销包装成“兽娘风”,并另外赋予了“社会地位强弱关系链”等主题。
  D.《大圣归来》的“自来水”们有意将维护该片的口碑和舆论形象作为维系社群团结的共同任务,最终实现了对影片的口碑营销传播。
  4.文章第(6)段的举例论证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4分)
  5.儿童影视化网络营销下新的“童年的消逝”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沉淀的艺术和我的沉
  淀铁凝
  先前,每当我听到或看到林风眠这个名字,就想起一种闭眼迎风而立的小鸟。这个莫名其妙的联想悠远而顽固。
  自那时起,我面前便常有几张林风眠画册的散页:一种发黄的卡纸,16开大小。纸上有瓶中的花、水中的天、天中的水,也有淡淡着色的仕女。①后来我才懂得,这是一种出版规格不高的出版物。这几张散乱的画页,竟伴着我和我的家,几经周折幸存到今天。在家中的书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