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8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0/24 14:41: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680字。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许多人家的中堂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大牌位。天地代表生命的本源。亲是祖先的意思,祖先是家族的本源。君师是政教的本源。人情不能忘本,所以供奉着这些。荀子称这些为礼的三本。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等。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的野心,他们认为礼是治乱的根本,即礼治主义。
  怎样叫做礼治呢?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有各人的欲望,各人都要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界限,没有分际,大家就争起来了。于是渐渐就定出礼来,大家按着贵贱的等级,长幼的次序,各人得着自己该得的一份儿,各人也做着自己该做的一份儿。这种礼,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治制度。
  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这个天是上帝,管生杀,管赏罚。在地上的代表,便是天子。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地生万物是个事实。人都靠着地里长的活着,地里长的不够了,便闹饥荒:地的力量自然也引起了信仰。天子诸侯祭社稷,祭山川,都是这个来由。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按儒家说,这些信仰都是“报本返始”的意思,庆幸生命的延续,追念本源,感恩怀德。但是这里面怕不单是怀德,还有畏威的成分。这种礼,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
  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婚姻、宴会等大事,各有一套程序,不能随便马虎过去,这样是表示郑重,也便是表示敬意和诚心。至于对人、事君、事父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一部分,有些固然含着宗教意味,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
  王道不外乎人情,礼是王道的一部分,按儒家说是通乎人情的。既通乎人情,自然该诚而不伪了。但儒家所称道的礼,并不全是实际施行的。有许多只是他们的理想,这种就不一定通乎人情了。就按那些实际施行的说,每一个制度、仪式或规矩,固然都有它的需要和意义。但是社会情形变了,人的生活跟着变。那些礼的惰性却很大,并不跟着变。这就留下了许许多多遗形物,没有了需要,没有了意义;不近人情的伪礼,只会束缚人。
  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教人联合起来,成为一整个儿。人人能够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天下就治了。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所以与政治是相通的。礼坏乐崩,政治一定不成,所以审乐可以知政。《礼记•乐记》有言:“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到了战国,新声兴起,古乐衰废,听者只求悦耳,就无所谓这一套乐意。
  (摘编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材料二:
  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
  1.下列图示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B. 
  C.                                          D.
  3.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中关联词的运用,如“于是”“不但”等,使语义关系更明确,体现了逻辑的严密性。
  B.材料一用了不少内容讨论祭祀的方式、信仰的内涵等问题,凸显出宗教仪式在礼治中的优先性。
  C.材料一引用《礼记•乐记》,是为了证明“审乐是可以知政的,乐与政治也是相通的”这一观点。
  D.材料二比较了“礼”、“法律”与“道德”,说明了“礼”的特殊性,它是经教化主动服膺于传统的。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新乐虽然悦耳动听,却不像古乐有“安民”之效,也无所谓有知政之用。
  B.经前人证明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案,尽可直接挪用来作当代生活的指南,敬畏传统是生活的保障。
  C.孔子称“为仁由己”,表明孔子非常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并印证了“礼可以为人所好”的观点。
  D.在乡土社会,传统尚可有效应付生活问题,但社会变迁加快会促使依托这一前提的礼治变化。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礼因无法应对时代变化而带来新问题的现象,二者的表达意图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的文学我的梦
  铁凝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因为时局的不稳定,也因为父母离家随单位去作集体性的劳动改造,我作为一个无学可上的少年,寄居在北京亲戚家。
  革命正在兴起,存有旧书、旧画报的人家为了安全,尽可能将这些东西烧毁或者卖掉。
  我的亲戚也狠卖了一些旧书,只在某些照顾不到的地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