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780个字。
2005年萧山区中语会评选论文
启动机器,飞扬自我
——让思考真正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
万向初中 叶美华
【内容摘要:】针对农村初中很多课堂现象和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堂课中往往只有一部分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是作为看客或群众演员,在一边观看,思维可以说处于睡眠状态。为了激发大部分学生的思维,减少他们的依赖性,让他们也能真正地思考起来,采用朗读、质疑、设计问题等环节,采用落实笔上、人人发言等措施,调动每个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激发 思维 设问 质疑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先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由学生回答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实现教学目标。应该说这种问答式教学相对于“填鸭式”教学的确是一种革命,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这种教学又明显露出许多局限性。
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许多问题都是教师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自己确定的教学目标、方法而设计的,不一定符合学生(特别是农村初中层次比较低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内心需求,不能推进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结构较好地完成处理阅读材料信息的任务。它似一只无形的手,控制着学生的思维方向,限制着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阻碍着学生思维、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极为不利,离开了教师,不论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不能自主确定学什么,不懂得怎样深入思考,提不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而且,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回答问题的往往是那么几个语文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而其他相学生大多是作“壁上观”——他们有的认真地听着,认真地做着笔记;有的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着;有的处于物我两忘境地,俗称“开小差”。前两种学生看似很认真地听着,其实他们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