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张。
第四节 电和热
【设计思想】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等。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电和热》一节的教学设计思想是:结合教学实际,对本节内容进行更为合理的重组,以电热知识和相关技能为载体,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双向互动为原则,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教学效益。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电流通过导体会产生热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可能跟电流、电阻、时间有关
了解焦耳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干电池、铅笔芯、铁丝、导线、
演示实验: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
【板书设计】
四、电与热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3、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 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 Q—热量—焦(J)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引入新课:
电流会发热——电流的热效应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些电热器里面是什么吗?
电热器内部就是向铅笔这样一根电阻丝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让学生感受电会发热的过程。
学生讨论,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进行新课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可能跟电流、电阻、时间有关
用flash课件完成定量实验:
1、把两个电阻不同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放入装有相同量同种液体的两个烧瓶中,通电,观察烧瓶中的液柱上升情况。说明哪个烧杯中产生的热量多呢?可得出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用一个电阻来做,改变通过电阻的电流,观察烧瓶中的液柱上升情况。得出什么结论?
3、用一个电阻来做,通过相同的电流,改变通电的时间。观察烧瓶中的液柱上升情况。得出什么结论?
二、介绍焦耳定律
三、解释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按照课件上的提示,完成小实验
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教师的提示对每个实验进行讨论分析,同学间交流合作,猜想出电流产生的热量跟可能跟电流、电阻、时间有关
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归纳出电流产生热量的影响因素。
学生阅读教材,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公式(符号和意义)、单位。
根据讲述的内容,学生讨论并回答。
用小实验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探索的思维程序,锻炼探究的科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取知识。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说出所掌握的内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学反思】
《电和热》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电热的利用和防止。本节课的设计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注重科学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根据学生实际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通过学生的观察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共同归纳总结。教学中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给学生活动的空间,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提出许多问题,教学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科学探究的今天。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思维分析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进一步相信我的学生,相信他们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有让他们爱学、会学,我们教师才能真正走出多年的困惑,不要一为地强调结果,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过程吧,只有这样结果才会更加美好。
资源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我要评价此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