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相争显英雄本色

作者:易中天  时间:2007/4/15 1:25:4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996
  胜败非天命 
  刘邦战胜项羽,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因为就家庭背景、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言,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则是个平民,是个流氓。项羽的出身是相当高贵的,他的祖父叫项燕,是楚国名将,但到了项羽父亲这一代,这个家族就开始破落了——那也还是贵族。刘邦是没有名也没有字的,他被唤做刘季,就是刘小的意思。项羽可是有名字的,叫做项籍,也是有字的,叫项羽,也字子羽,他身上有贵族的那种高贵和高傲。 
  项羽的军事力量很强,可谓战必胜,攻必克,所以号称西楚霸王,而且他非常勇敢。刘邦会干什么呢?刘邦的本事还是司马迁说的那四个字:好酒及色——喜欢酒色就是他的本事。在夺取天下的战争中,没有一座城池是刘邦攻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刘邦策划的,没有一场战争是刘邦指挥的。刘邦的本事只有一句话——为之奈何?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 
  但是,我们如果冷静地作一个分析,就会发现刘邦的胜利是有道理的。刘邦和项羽两个人有着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性格的差别,决定了他们的成败。 
  小事看志向 
  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刘邦攻进关中,后来,项羽也进入咸阳,他们获得了推翻秦王朝的胜利。在这场胜利面前,刘邦和项羽的表现完全不同。刘邦退出秦皇宫,还军霸上。这是一个了不得的举动,这个举动的意义被范增看出来了。范增对项羽说:“刘邦这个人可不能小看,据臣所知,刘邦原来在沛县的时候是喜欢钱财、喜欢酒肉、喜欢女人的人,这样一个人来到秦皇宫,看到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和美女珍馐居然不动声色、秋毫无犯,他有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 项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杀子婴,烧宫室,屠咸阳……项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史书上的记载是四个字:城无遗类——城里面没有活口了。项羽把他从秦皇宫里面抢到的金银财宝和大批的美女们装上车子,浩浩荡荡地开回老家彭城。劝说他的人都摇头叹息,说了这样的话:人家都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然如此。翻译过来就是说,人家都说楚人是大猴子戴高帽子,果然是这样啊。项羽把说这话的人扔油锅里去了。与此同时,夺取天下、称王称帝的机会也被项羽扔油锅里去了。
  大战看谋略 
  楚汉最后决战时,项羽已经是四面楚歌了,被重重包围,这时候项羽上马拔剑,对周围的人说,我项某人起兵以来,打了五十多场仗,从来就没有打败过;今天这一仗,看来老天爷是要亡我了。我是没有什么错的。我们今天就痛痛快快打它一仗,让大家看看是老天爷要亡我呢,还是我项某人没本事!结果,杀得敌人尸横遍野,汉军全部退下了。这时候,项羽跳下马来,拿着宝剑对他周围的随从说,哥们儿看看,怎么样? 这就是韩信批评他的,是典型的匹夫之勇。项羽总是搞不清楚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是什么?你是领袖,是将帅,将不在勇而在谋。这个道理他不懂,他老是逞他的个人英雄主义。你会杀人,你会杀敌,你会骑马,你会射箭,可所有这些加起来也只不过是一个好士兵,怎么会是好将军呢?你项羽有什么可夸耀的呢?而且在这样生死存亡的关头,你要求的是决战还是快战呢?应该是决战。决战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还有反败为胜的可能,而快战只是图一时的痛快。以上说的是做事,再说做人。
  英雄真本色 
  刘邦这个人心是比较狠的,他在逃难的过程中,曾几次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儿扔下车子,只顾自己逃命。对身边的人,一旦怀疑到谁,他可能不顾一切地就要把那人杀掉。相反,项羽这个人就显得儿女情长。在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战争,不是事业,而是宝马和美人。到最后,乌江边只剩下项羽一个人的时候,曾有一位亭长驾一艘小船接他,说:“臣渡项王到江东,您还可以继续为王。”项羽说,算了吧,“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对那亭长说:“我这匹好马跟随我多年,劳苦功高,我不忍心它遭受刀剑之灾,请你把我这匹马渡过去吧。”然后,项羽自己步行,举着剑继续与汉军作战,直到战死。所以,项羽留在历史册页上的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形象。很多人认为,在刘邦和项羽的这场斗争中,项羽是英雄,刘邦是流氓,大家的同情一直是给予项羽的。
  但是,项羽也杀了不少人。屠城不说,还“坑降卒”。人家投降了,项羽觉得不放心,挖一大坑,几十万人就连夜被活埋。这样大规模的滥杀无辜,难道也是值得肯定的吗? 
  刘邦可没有这样杀过人,刘邦只杀他认为必须杀的人。 
  我觉得,那是一个英雄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刘邦是英雄,项羽是英雄,韩信是英雄,张良、陈平、萧何、樊哙,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过他们是不同的英雄而已。 项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现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没有遮掩顾忌、不计利害成败地把它表现出来,因此在“成者王败者寇”这样一种历史传统中,项羽依然能得到人们的同情;而刘邦是时势造出来的英雄,他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并通过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英雄。 
  处事看气量 
  刘邦这个人别看没文化,度量是很大的,他敢作敢为,能豁得出去。刘邦年轻的时候不是当泗水亭长吗?当时,上面派给他一个任务,就是让他押送一批犯人到某个地方去。走到半路上,跑了几个,刘邦想,等走到目的地,恐怕犯人跑光了。你说刘邦怎么办?刘邦备下酒肉,请这些囚犯们大吃大喝一顿,然后把捆绑他们的绳子都解开,说:“你们现在都跑光了算了,我也跑算了。”结果怎么样呢?有些人不跑,说:“我们干脆跟着你干吧。我们豁出去了!”凡是成大业成大事的人,一定是能豁得出去的。 
  到了楚汉战争的最后关头。刘邦的军队已经打到楚国境内,准备和项羽在垓下会战,这时候,韩信按兵不动,彭越按兵不动,英布也按兵不动。刘邦约定他们一起来合围,他们就是不动身。刘邦就对张良说:“子房啊,看来这个天下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我准备胜利以后把天下给分了,你看分给哪些人比较合适呢?”张良说:“彭越和英布本来是在楚汉之间摇摆的,现在倾向于汉;韩信本来是你手下的,现在他独当一面。如果你愿意把土地分给他们的话,他们一定会帮你合围项羽。”刘邦说,就这么跟他们约定了,胜利以后什么什么地方给谁,什么什么地方给谁。结果,这几支军队全都来了,把项羽团团围住,予以消灭。刘邦胜在大度。 
  项羽呢?他为人小气。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的,我们将士如果有谁受了伤,他会拎着饭篮到医院去探视,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说长道短。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把一颗印捏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直到方的变成圆的,他就是不给别人。项羽输在小气。 
  张良原来是韩王韩成的人,在灭秦的战争当中,张良是受韩王的派遣来帮助刘邦的。灭秦后,项羽分封诸侯,韩王也受封了。但是,项羽不让韩王到自己的封国去。为什么呢?项羽嫉恨韩王把张良派去帮助刘邦,最后,还把韩王给杀了。张良本来是很犹豫的,因为他是韩国人,他本来的目的是要恢复韩国。但是,项羽断掉了他的后路,逼得他投入刘邦的阵营,死心塌地替刘邦出谋划策对付项羽。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