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题意作文的审题

作者:佚名  时间:2007/4/16 6:28:34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221
  一、题意作文命题的样子 
  题一:调研题B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一名英国登山者因为极度缺氧倒在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路上,这是一条登山者常走的登顶之路,几十个登山者从他身边走过,都不愿意耽误自己的登程。几个小时后,这个34岁的登山者就离开了人世。 
  这件事传开之后,有人感到震惊说,以前只有经验最丰富的才能攀登到那么高的地方,不管认识不认识,除非会危及营救者的生命,濒临死亡的攀登者是不会不营救就被遗弃的。但也有人说:不管是公众还是登山者都要明白,人总是要死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任务和压力,要不,人们还以为这是花钱逛公园呢。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存在的问题:
  1.一方面,有些同学“原地打转”只写“登山”,不能拓展开去;
  2.另一方面,又有同学“另起炉灶”,抛开材料,越写越远,比如写:安乐死问题;写和谐社会问题;写素质教育问题;写心灵问题;还有探讨人的本性问题;要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等。这些立意不是偏离就是过宽,没能“切题”。
  3.在审题中片面理解材料,若即若离:如(1)看到“登山者们放弃救助”,得出认识:不要放弃(理想、事业、爱情、友谊等);学会舍弃(舍弃优越环境、暂时利益等)。(2)看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得出认识:有压力就有动力,压力催生成功;明确任务,才能通向成功。(3)看到“人总是要死的”,得出认识:前仆后继,无所畏惧等。看到“应该救助”,得出认识:人要有爱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人,爱社会,爱自然;要乐于助人(忽视对方处于困境的条件)。
  材料观点:(1)有人震惊,认为不应遗弃这位登山者。(2)有人则认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他们不救助无可非议;况且人总是要死的,登山不是逛公园,应知道其危险。
  选择角度立意:
  同意(1)应该救助
  立意过程A:先分析——条件:处于困境、险境,遭遇挫折、失败;应取态度:人类需要相互关爱、援助;结论:人应该要有悲悯情怀,当他人处于困境、遭遇不幸时,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引申:珍爱他人生命;要有患难与共、同舟共济的精神。)
  立意过程B:材料中的现象反映现实人们道德的滑落,人心的冷漠,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如利益追逐、土地争夺、宗教冲突等等,探讨怎样改变这种局面。(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同意(2)不必救助
  立意过程:先分析——条件: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应取态度:可以舍弃局部的、个别的利益,以大局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以局部的牺牲换取更重要、全局的胜利;权衡利弊得失,如果不可为而为,损失更严重。结论:权衡轻重,比较得失,要勇于做出顾全大局、舍弃个体的决断。(缺氧登山者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压力任务,不要祈望身处困境时一定能得到援手,更不要苛责他人;做事要预想后果,量力而行,对自己负责。)
  (3)救助与实现自我
  立意观点:即救助生命也不耽误自己的任务,取中间道路。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