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

作者:庄文中  时间:2007/4/21 10:15:5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398
  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教学,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母语是青少年生存、发展的交际工具,是身心发展的思维工具;语言负载民族传统文化,是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源泉之一。所以1963年以来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首先规定“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确立语言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不理想,效率不高,其瓶颈是语言教学效率不高。如果给语言教学确立一个恰当的支点,就能让中学语文教学有效地转动起来。笔者自1985年以来先后参与国家教委的中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工作,参与语文教材的编写、研究工作,参与北京市文教“八五”“九五”语言教学课题的科学研究工作,积累了一些想法。这里试图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抛砖引玉。 
  一、中学语言教学的教学目的 
  根据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中学语言教学目的可以这样规定: 
  学习语言的基础知识,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本能力,养成实用语感。培养听、说、读、写的语言能力,能够理解一般文章语言和口语的准确性、严密性,能够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能够鉴赏文学语言的生动和优美;具有写作和说话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能力。养成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化素养,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分解式语言教学体系 
  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规定了语言教学的基础知识,如汉字、语汇、语法、修辞等知识,然而没有明确规定相应的语言能力,没有明确规定高中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规定的基础知识都是语言学各分支的分解的知识,如语法知识有词类、短语、单句成分及分析、复句等。考虑到教学的实际情况,下面构建分解式的语言教学体系。初中、高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体系(表一) 
  语言基础知识 
  1.汉语拼音规则 
  初  2.标点符号用法 
  3.汉字构造(以形声字为主) 
  一  4.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5.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比喻义 
  6.语素、词、短语 
  7.比喻、借代、拟人、夸张 
  8.积累词语和选用词语(一) 
  9.辨析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10.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一) 
  初  11.句子成分和结构分析 
  12.变换句式 
  13.对偶、排比、反复、对比 
  二  14.修改语病和锤炼词句(一) 
  15.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一) 
  16.复句和关联词语 
  17.分析二重复句 
  18.委婉、反语、反问、设问 
  19.掌握词句的表达效果(一) 
  20.语言和思维(一) 
  21.语言的文明和优美(一) 
  22.名言警言(一) 
  语言基础知识 
  1.语言运用和语境 
  2.积累词语和选用词语(二) 
  高  3.分析长单句和二、三重复句 
  4.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语义(二) 
  一  5.语言和思维(二) 
  6.分析句群(句与句之间) 
  高  7.掌握词句的表达效果(二) 
  8.掌握语体特点 
  二  9.领悟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和含蓄性 
  10.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二) 
  11.修改语病和锤炼词句(二) 
  高  12.语言的文明和优美(二) 
  13.汉语和民族文化 
  三  14.名言警句(二) 
  初中、高中语言基本能力教学体系(表二) 
  1.用普通话听读字、句、段的能 
  2.感受、积累语言材料的能力 
  3.理解语句的结构和显性语义的能力 
  4.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隐含语义 
  5.理解语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6.理解语体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7.领悟文学语言的形象和含蓄性 
  8.理解汉语的文化内涵的能力 
  9.由此语言材料联想彼语言材料 
  10.由语句的显性语义联想相关的 隐含语义的能力 
  11.选择关键性的词语句段的能力 
  12.选择精彩的语言片段的能力 
  13.评价一般文章语言优劣的能力 
  14.鉴赏文学语言的能力语言基本能力 
  15.理解并运用普通话和规范汉 
  16.理解并运用常用词语的能力 
  17.根据语境选用词语的能力 
  18.根据表达目的选用语体的能 力 
  19.选用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的能力 
  20.根据表达目的联想相关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