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祖武:名师点拨高考语文备考

作者:佚名  时间:2007/5/19 11:40: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1111
  语文是高考的第一门考试科目,不少考生在最后半个多月时间里,往往觉得语文科目的复习十分繁杂,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做好语文考前复习及考试临场发挥?昨日,厦门一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戴祖武老师给考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关于复习  因人而异,补缺补漏
  一些考生以为高考要考查的语言知识内容无边无际,结果什么都想记住,却什么都记不住,也有考生觉得,语文靠的是平时的积累,现在考生的水平已定型,临阵磨枪的效果肯定不明显,短时间内知识水平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对此,戴祖武老师认为,最后的冲刺处于查遗补缺阶段,夯实基础,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梳理是必要的。戴祖武老师觉得,语文复习时间怎么花,花在哪里要因人而异,考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了解薄弱点。如果能抓住语文学科的“要害”,提高复习效率,考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仍有上升空间。 
  现在不少学校到了考前这段时间是放读阶段,学生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薄弱补缺补漏。戴祖武老师建议,针对薄弱点,有的放矢,落实到每个题型。此外,考生还可以将最近一二个月来的模拟考试的同类型题目拿出来,看看哪些题目失误失分了,进行补缺补漏。此外,做新题目要在避免重蹈错误的基础上进行。
  关于阅读  注重总结解题规律
  第I卷里的选择题包含三大块,分别是社科类阅读文章(2小题6分)、自然科学类阅读文章(2小题6分)和文言文(3小题9分)。戴祖武老师认为,在平时教学里,一般只能错一道题目,学生如果错了2题以上,就属于薄弱环节,需要加强补缺补漏。
  以文言文阅读为例,高考主要考察实词、虚词和对文章的理解,戴祖武就发现一中不少学生对虚词用法的考题比较不擅长。所以在备考的这段时间,考生不妨将以往各种文言虚词的用法进行归纳总结来复习,将用法真正弄懂。此外,在考场上做这种题目时,如果有的文章学生确实不理解的,要注重总结解题规律、答题技巧和方法,还可以根据文言虚词的用法、意思、用在句子什么位置、语法关系等来理解虚词。
  关于诗歌鉴赏  弄清艺术手法,不乱猜
  对于诗歌鉴赏题目,许多考生现在还没有弄清楚诗歌的艺术手法包括哪些内容,于是考试中不免产生混乱。戴祖武老师认为,复习阶段,考生要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认识。考试时注意审题,题目问什么答什么,不能乱猜。此外,鉴赏诗歌应关注题目,读懂诗歌,从中领悟作品的内容、感情基调和作者的感受,挖掘作品中蕴涵的思想感情,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
  关于名著  熟悉各学派学说观点
  第II卷里的文化经典和名著阅读是今年新增加的题型,由于它难度大,且语言离我们的现实运用太久远,这也成了不少学生复习的阅读障碍。戴祖武老师认为,学生要跨越这个阅读障碍,熟悉各个学派学说观点是复习重点,一定量的训练和复习是必要的。
  戴祖武老师说,“文化经典”题由于涉及的学派多,各个学派学说的观点是复习的重点,要在所给的文段中找出能体现学派观点的字句。此外,一些名人名言、文化经典里包含的成语等也是复习重点。如文化经典的阅读应从理解文段的内容入手,然后结合孔子、孟子、庄子的有关思想,读懂文段意思再作答,考题有“两句翻译题”及“本文段的学派观点、思想的阐述与评价”两类型题,考试中,如果学生看不懂文章,可以抓住该文段的中心句、名句等,这些往往表达了该文段思想感情。
  至于名著阅读,戴祖武老师觉得,复习到现在,考生除了做碎片复习外,有时间的话,考生还要根据名著的内容提要去整理下,对整部名著有个整体了解。如《家》,有的考生现在对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还会张冠李戴,这就很不应该。复习中,应该尽量化繁为简,能掌握体现主题和主要人物性格的精彩场景,进行相关的概括、归纳、整理,能够全面掌握、灵活运用。
  此外,不少考生手中有2本名著阅读的复习书,戴祖武老师建议,最好以其中一本为主,另一本为辅,对主要复习书本中没有出现的题可让另一本来互相补充。
  关于作文
  重视作文素材累积
  高考作文一直是语文学科的重头戏,也最能体现考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戴祖武老师认为,考前的这一段时间,学生不能将作文给丢了,因为如果手太生、笔太涩,考场上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所以这段时间考生在准备高考作文时,可将平时积累的材料、文章拿出来梳理下,抓好作文素材的累积;同时片段式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可适当加强多种作文题型的训练。
  戴祖武老师说,上考场前,学生手里要占有一定的写作材料。如对一个文学作家、作品的熟悉;历史名人、事件的素材积累;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一类事件、人物等,这些作文的素材都有可能在考场中有所发挥。同时,要学会驾驭材料,把它们灵活恰当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增加作文的文化内涵,积累素材,充实内涵。 
  此外,片段式的练习也是必要的,学生有空时候可以将有联系的材料拿出来看看,“有的写作素材适合几个角度去用它,材料能放这里也能放那儿,从可能性中去挖掘出材料所蕴涵的内容来”。当然,能不能写好作文关键在于考生平时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累积,语言训练非一日之功,除了平常的累积,还要看考生的悟性。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