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近几年上海高考语文试卷中的第五大题的分析

作者:李杰  时间:2007/5/1 23:38:37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1933
  一.题型:  
  上海卷语文第五大题,是文言文阅读部分的第一大题。最近几年高考试卷中,这道大题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是这样的。 
  ①2005年秋考卷中: 
  题量为5小题,总分为15分。 
  第一题是解词: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及对文言词语的语法规律的掌握。(4分) 
  第二题是选择:重点考查学生对虚词“以”掌握的情况。(2分) 
  第三题是翻译: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归纳、翻译表述的能力。(5分) 
  第四题是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归纳、鉴别的能力。(2分) 
  第五题是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归纳、鉴赏、探究的能力。(2分) 
  ②2006年秋考卷中: 
  题量为5小题总分为17分。 
  第一题是解词: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及对文言词语的语法规律的掌握。(4分) 
  第二题是选择:重点考查学生对词的古今异义规律掌握的情况。(2分) 
  第三题是翻译: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归纳、翻译表述的能力。(6分) 
  第四题是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归纳、鉴别的能力。(2分) 
  第五题是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基础知识和对文本的理解、归纳、鉴赏、浅层次的探究能力。(3分) 
  ③2007年春考卷中: 
  题量为5小题总分为17分。 
  第一题是解词: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及对文言词语的语法规律的掌握。(4分) 
  第二题是选择: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基本内容的理解、掌握的情况。(2分) 
  第三题是翻译: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本句子的理解和归纳、翻译表述的能力和对古汉语语法的掌握。(6分) 
  第四题是填空: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归纳、鉴别的能力。(3分) 
  第五题是主观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归纳、鉴赏、探究的能力。(2分) 
  二.考纲上的要求: 
  200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部分进行了微调,“考纲”将04年的“识别常见的文言句式”调整为“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这就是说从概念的角度出发来考查的形式取消了,2005年的考题中将不会出现直接要求考生识别文言句式的题目,但在文言句子的翻译或词语的理解中,文言句式的特点还必须体现出来,因为这涉及到能否正确理解句意的问题。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考生要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古代诗文的标准是:词汇为文言中的常用词与次常用词;语法结构为常见文言句式,一般性词类活用,典型的文言虚词用法;文章体裁是记人叙事形式;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对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要求较少;文章的整体风格属于典范作品。 
  《考试大纲》在“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一总要求之后列出了古诗文阅读的三个能力层级:“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E”,在三个能力层级之下又总共提出了九条具体要求。“理解”包括四条:第一条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条为“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第三条为“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第四条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四条着重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文阅读中语言方面的理解能力。“分析综合”包括三条:第一条为“筛选文中的信息”;第二条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第三条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些主要是考查考生阅读古代诗文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包括两条:第一条为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第二条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代诗文中较高的能力要求。 
  2007考纲对古诗文阅读的要求: 
  2007年 语文科高考从阅读、写作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测试。 
  1.阅读   
  能阅读现代文和浅易的文言文。具有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等。     
  1.认读、理解的能力 
  (1)能读懂文章的内容,能结合语言环境辨析词句的意义。 
  (2)能理解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3)能写出著名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文化常识。    
  (4)能解释常见的文言词语,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5)能默写一定数量的文言名篇、名句。 
  2.分析、综合的能力     
  (1)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能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及写作特点。     
  (3)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归纳文章要点,概括段落大意和全文主旨,揭示写作意图。 
  3.鉴赏、评价的能力 
  (1)能鉴赏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文学形象、表现技巧、语言风格等。 
  (2)能评价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 
  三.应对措施: 
  1. 抓住考纲要点:作为老师自己首先吃透考纲,然后把它贯彻到每一天的教学任务中。同时让学生的学习思路跟紧考纲,保证不偏离。 
  2. 抓牢基础: 
  在高三上学期完成古汉语语法复习归纳的同时,一定要完成一定量的古文阅读,这样在经过十年的古文学习、积淀后,学生在高三上学期完成古文阅读质的飞跃,为高三下学期大量练习做好准备。 
  3. 抓住技巧: 
  ① 抓阅读技巧: 
  高三是学习的秋天,通过恰当的学法指导,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把点滴的积累穿成知识的项链,如何把每天的零碎实践化为系统的理论,如何把十年的学习化为知识的硕果。只有读懂古文,才有把握答对古文阅读试题。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再加上恰当的学法指导,苦学加巧学,高三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秋天。 
  ② 抓住答题技巧: 
  在高三的学法指导中,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明确基本题型、答题思路,知道回答各种题型的基本常识。虽然每年题型不会完全一样,但命题思路不会有太大改变。在平时苦练的基础上,通过抓住答题技巧确保抓住基础分是高三复习的一条捷径。 
  四.总结: 
  多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上的第五大题基本上是以考核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理解、分析、归纳,属于对学生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的较深层次的考核,相对第六题来讲,文本也较易读懂,而且还没有考到如第六道大题的赏析和探究的难度。所以,这道题恰好是我们大多数学生跳一下可以抓得住的。应该是我们训练文言文的主攻方向。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