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语文试题湖南卷分析与评价
作者:湖南省高考语文评卷组 李作霖 时间:2007/5/23 23:35:07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831
一、总体评价
2006年的湖南卷在试卷结构和题型设置上未作较大改变,只是将客观题型的赋分减少6分,将其增加到现代文阅读及赏析题中。这种不变的保守和及时调整的理性我们认为都是积极的,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利考生的复习。
试题的信息量和难度适当,覆盖面较广,符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可以较好的检测考生的语文素养。
命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更严谨合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制定明确规范,对阅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一大题在减少分值的前提下进行的命题方式的改革,更重视在语境中检测语言知识,在全国的同类试题中领先了一步。
文言文阅读的选文为曾国藩的《〈湖南文征〉序》,标举湖南语文特色,倡导对大传统之下的小传统的思考,颇有深意。而文体的改变,进一步彰显了湖南命题在这一题型改革上的领先地位。
作文题由话题作文改为了命题作文形式,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命题作文,题干中提出了“意气”的三个义项,考生可以从“精神风貌”、“交友”和“处事”等方面立论,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积累加以选择和整合;对文体作了严格的限定,这一要求看似严厉,实际上是对多年来话题作文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有力反拨,应该是利大于弊的。
二、试题的具体分析
一至三大题为单项选抒题,共36分(2005年为42分),占总分24%。本题平均分为21.427,得分率为59.5%,与去年持平。
第一大题(1——4题)在命题形式上有所突破,对字音、字形的考查都放到了语境之中,对教学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但第2题的内容还欠斟酌。
第二大题(5——8题)在选文类型和命题形式以及赋分上均与去年保持一致。这一题型及命题形式已沿袭多年,当然说明了其合理性。但从汉语学习能力测试等角度综合考虑,未必不可以作出一些改变。
第三大题(9——12题),文言文阅读。本题的选文是对“地方特色”的呼唤的一种回应,但不宜理解为一种导向。文体的选择也是创新性的,但也有一定的风险(纯粹的议论文对中学生有较高的难度)。好在题目的难度适当,较好的化解了这种风险。其中的第l0题D项偏难。
第四大题,21分。平均得分9.3l,得分率44.33%。
l3题,文言文翻译,9分。平均得分5.l2,得分率57%(前年57%,去年61.56%)。本题划线句选择恰当,能较好的检测出考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调查发现,考生失分主要在文言实词及整体理解上有欠缺,如笫(1)句的“语文”,第(2)句的“丰缛而寡实”。
14题,承续了去年的题型和命题方式,但今年的参考答案提出了一条“酌情给分”的开放性要求,是一种好的导向。至于从《红楼梦》中选材是否合适的问题,恐怕是见仁见智,还是留给时间来判断较好。本题平均得分2.38,得分率39.6%。
15题,古诗文默写。平均得分1.81,得分率为30.16%。得分率低的原因是第(1)题太难,半数以上的考生未能得到这2分。第2题多数考存有记忆,却一其中的两个难字而造成丢分。
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
今年的选文从“现代”转移到了“当代”(这一现象在各地命题中同时出现),赋分从去年的12分提高到17分。题目的设置形式多样,从关键词、重点句到段落大意直到标题的用意都考到了,应该说这样设题更贴近现代文的教学实际了,但实际效果却颇令人失望:平均的分5.22,得分率30.7%。现代文阅读得分的持续走低,值得各方面人士共同关注。
第六大题,文章赏析,16分。
本题是对去年改革成果的巩固,将名称改为“文章赏析”更清晰地表达了它与上一道题的联系。在日常教学中,应更注意“读入”与“读出”,读写结合。本题平均得分10.29,得分率64%。
第七大题,作文题。60分。平均得分40.57,得分率67.7%。
作文命题总是最引人注目。今年湖南作文题的引人注目之处有两点,一是采取了命题作文形式,二是限定了文体。也许是因为准备不足,尽管命题有一定的弹性,二个义项离考生的生活并非很远,但还是有相当多的考生反映入题较难。从答题实际来看,今年的平均分也低于往年,“优秀作文”的质量也次于往年。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考虑,我们认为值得注意的地方主要有如下几点。
(1)需要反思话题作文以来的作文教学观念,正视学生随意散漫、为文造情的不良文风。话题作文以及各种“形式创新”、华而不实的高考“优秀作文”在中学生中造成的负面影响确实不容易低估。我们其实早就呼吁过要加强思考现实社会人生的能力的训练,加强叙事论理的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收效甚微。中学写作生态的改善主要依赖于每一个老师每一天的严肃的培根固本的工作。
(2)就议论文写作而言,应注重材料的现实意义和论证思维的培养。先说材料。此次作文的历史材料(包括事实和语言)的累积远远超过现实材料,——这一次被遴选出来的明星是项羽、韩信、李白、陶渊明和岳飞等,其中李白和陶渊明是去年的明星,岳飞是前年的明星——而这些古人的事迹与作者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往往不见关联。为什么不关注自己身边的活生生的人和事呢?其次是论证思维的贫弱。抽查试卷表明,约半数的考生缺乏议论文的论证意识,或是夹叙夹议,或是抒情散论。有些考生能摆出一个形式上的论述框架,却又缺乏内在的理路。这两种情况与命题或多或少有些关联,但准备不足或训练缺乏针对性应该是主因。
(3)加强审题训练。长期的话题作文使得审题被置于次要甚至被遗忘的地位,因而突遭命题作文(今年的作文审题并不复杂),便很难适应。今年许多考生在审题立意上无谓地消耗了许多时间,影响了发挥。需要对此引起重视。
“务实”和“创新”是高考语文湖南卷的风格,也是湖湘文化源远流长的传统,我们希望,这一传统引导我们正视自己的不足,勇敢面对前方布满荆棘的野地,开创出一条新路来!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