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中的六要素五部曲

作者:王国明  时间:2007/5/31 15:15:45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851
  作文中的六要素是观、览、思、构、辞、验;五部曲是:从尽观极览开始,经过酝酿蓄积,凝神构思,情动而辞发,到反复验证成篇结束。
  “观”即是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览”就是广泛阅读各种书籍,从佳作中汲取营养,从而得到启发与借鉴。“思”即思考,就是对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加以思考与想象,洞察其中的内涵与哲理。“构”即构思,指作者的结构技巧与技能,是把作者经历的各种繁杂琐事条理化,使之结构巧妙严谨,完整有序。“辞”即优美的语言文字,是指作者用词造句的能力。“验”即检查验证,是指作者通过对作品的反复阅读检查,从而查漏补缺,使作品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
  六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这种关系充分体现在作文的五部曲之中。
  一、 尽观极览
  这是作文的必要准备。西晋文论家陆机认为:作家的修养应从“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开始,这既强调对自然外物的尽观极览,又强调从古代典籍中汲取营养,这两方面的结合是创作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认真阅读、分析、钻研、体会的能力。在作文备课时,不仅要超周备课,而且要超学期备课,要有计划,有目的,在吃透大纲的前提下,有的放失地提前拟订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观察外物,有目的的阅读佳作。只有这样才能为进入酝酿蓄积的过程创造必要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酝酿蓄积
  清初文论家魏禧提出的“积理”与“炼识”的著名观点,充分说明了艺术积累与艺术提炼的重要性。即是“酝酿蓄积”的主要内容。“积理”是指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万事万物之理和各种社会现象“深思而谨识之,酝酿蓄积”这是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前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所积之理加以精选和提炼。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要从对事物的观察和对佳作的阅读中积累素材,然后将其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再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进入构思的佳境,而后产生创作冲动。
  三、 凝神构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准确地提出艺术想象要“思通千载,视通万里”,就是说艺术想象不要受作家的感官和外物的局限,要超越时空,自由驰骋。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艺术构思给予准确的把握,使其根据题目的要求,经过凝神构思和艺术想象来谋篇布局。每篇作文都要让学生公开自己的构思,然后分析讨论,比较优劣,在构思框架基本确立的基础上,学生自然就会情动而辞发。
  四、 情动而辞发
  在艺术想象过程中,作者的主观情思始终脱离不了具体的物象,在构思时,一切外在的物象都染上了作者情感的色彩,然后作者把形成于脑海的意象赋予其一定的语言形式。因此,要把丰富多样化的语言,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使自己的作品既内容充实,富有文采,又具有文学欣赏价值。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同一事物和故事加以叙述表达,相互学习借鉴,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技巧。
  五、 检查验证
  经过多次检查修改,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才能使自己的作品不断完善,更加完美。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可把学生的作文采取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让学生自己重新欣赏,或交流阅读。随着学生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重读旧作,定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这样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只有让学生养成反复检查验证习惯,才能使学生的作品进一步完善,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