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教不出诗人

作者:不详  时间:2007/6/12 13:07:53  来源:北京晚报转载  人气:489
  今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读古诗写感想。出题人从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提炼出四种理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题目出得新颖。以往的高考作文题目都比较实诚,特别贴近现实,孩子们从论点到论据,大可以把平日操练的“八股功夫”按部就班地使上。但是今年,要想把库存的东西贴上去,还真需要拐一个不太容易的弯。弯拐得好不好,就见真功夫了。另外,这个题目比较强调个人感受,这正是一直被忽略甚至被压抑的东西,也是考生们最宝贵、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不能够捕捉自己的内心、不能够准确细腻地表达真性情的人,成绩再好,前途也只能是成为一台好机器。
  但是,这个作文题目在现实背景的映衬下,却也多少显出些尴尬。首先,将刘长卿的诗句框定出四种理解,再由考生去发挥,就是对考生思想的一种限制。如果有考生从诗句中得出的结论理解与既定的分析不一样怎么办?考生敢不敢认定自己的阅卷老师足够宽容,从而愿赌服输把真正的想法写出来?
  其次,诗意是最无法规范和判断的。诗的好处其实就在于诗外只可意会的意境,那是最个人化的、最难以描述的。考生们绝大多数只有十七八岁,他们不是王蒙、张洁,也不是郭敬明、张一一。在人生最关键的门坎儿前真实细腻地表述如此难以捉摸的感觉,对于那些饱受应试教育煎熬的、有着非常迫切的现实需求的考生们,难度实在是太大。于是,网上现有的一些孩子们写的文章,全都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先抒情,再结合现实,最后表达人生需要奋斗的壮志豪情。这些文章,倒像是对这两句唐诗的颠覆。
  高考题目,关系到千千万万考生的命运。既然不能给这些孩子宽松自由的求学、生存环境,那么,也别强求他们能有平和沉静的人生态度以及相应的独特表达。应试教育教得出精英悍将,却教不出诗人。所以,考试题目最好还是实诚一些,别让考生们跟范进似的感叹:“他说了短短一句话,叫我长长作一篇。呕断了心肝无半点,不如投笔学逃禅。”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