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应做读书的表率

作者:不详  时间:2007/6/13 4:06:46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678
  文化人没有不读书的。学校是文化人集中的地方,老师是文化人,而且是培养文化人的文化人,自然更应该读书,应该做读书的表率。
  “君子博学于文”,这是孔老夫子对文化人的教诲。于是,“读书破万卷”,便成了自古以来文化人普遍遵循的一条规定。古人云:“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足见读书是何等重要。历史上哪一位有识之士不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读书,使他们享受了智慧的生活,智慧的生活,使他们走向了成功。我曾说过,老师应该使自己“文”起来,要做到“文”,就得多读点书,书读得多,才有“文”的气质,“文”的资本。为人之师而无书香气,这样的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恐怕要打上折扣。苏轼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一般人“无根”,不“游谈”也就罢了,伤不了大雅;老师则不然,他天天与“文”为伍,还要引导学生习“文”,岂能“无根”?
  不可否认,老师都是读“过”书的,读“过”还不能算读“博”。知识的更新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不断地“充电”。今天,各学科知识不断地渗透,不断地整合,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我们所学“过”的知识是否无可挑剔而不须更新。因为读“过”而不再读,你站在讲台上便少了几分机智与灵气,与同行交流也失去了几分敏锐与自信。工作性质和时间的原因,或许在我们的视野里更多出现的是一些快餐文化和习题集之类的应时文化(严格地说那算不得文化),于是很自然地,自觉不自觉地淡化了我们的读书意识和志趣。损失今天不一定显现,遗憾却是终生的。
  常听老师说,文章难写。教书多年,其中甘难辛苦不可谓不多,经验教训不可谓没有,写不出,与鲜于动笔有关,我看,读得太少,“充电”不足,恐怕是主要原因。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三百首,还愁吟不出几首诗?当你感受到情思奔涌辍笔不忍的冲动的时候,当你享受到洋洋千言跃然纸上的乐趣的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悟出,这文章原来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读”出来的。
  我们不要以为只有课堂上的讲课是在给学生以教育,我们自身的行为,比课堂上的讲课对学生的影响更大,而且这一影响更为深远。许多年后,学生们或许早已记不住是哪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的那些公式概念,段落中心,但他们总会记忆犹新地谈论某老师的博学多识,说不定这样的老师正是他们终生效仿的榜样。我想起了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中的一个镜头:当毛泽东第一次走进“板仓杨”的书斋,看到那满屋子的书的时候,他的眼睛异样地凝望着他的老师杨昌济先生(杨开慧的父亲),那是崇拜的目光,敬仰的目光。我猜想,青年毛泽东的潜台词一定是:有这样的老师该是何等幸福和自豪啊。
  一位爱读书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师;一位智慧的老师,也一定会影响一批爱读书的学生。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