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图画材料立意分析

作者: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中语文组 王占敏  时间:2007/6/22 17:52:06  来源:会员原创  人气:5400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作文题是“材料作文”中的“图画式材料作文”。材料是一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画面里,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摔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 
  “图画式材料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对图画材料的准确解读,把握其寓意。那么,这幅名为“摔了一跤”的图画应该怎样解读呢? 
  第一、  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 
  所谓弄清图画的组成要素,是指构成画面的内容要件。就这幅画来看,其构成要件有一个孩子、一块西瓜皮、三个大人(三个大人,一个代表孩子的家长,一个代表学校,一个代表社会)、一句“出事了吧!”的话。 
  第二, 读懂画面内容。 
  图画的构成要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有联系,从而表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就这幅画来看,其内容是具有叙述性情节的。我们知道,叙述的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其中,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它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省略。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止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幅画里,人物是一个孩子、三个大人;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时间、地点在这幅画里则不甚具体、明确,应是可以忽略的要素;结果应该是整个事件的结果——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说“出事了吧!”;原因则需要根据“结果”去推究,我认为,应该是导致整个事件的结果的原因,即需要搞清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对这几个事件要素的分析,容易出问题的是“原因”和“结果”。有些学生很可能不从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看问题,比如,只注意到了“孩子踩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个阶段性结果,就会推出“有人不讲公德,乱丢西瓜皮,破坏环境”这样的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误解“出事了吧”这句话,认为说“出事了吧”是对孩子的溺爱或者是要推卸对孩子跌倒的责任。这些都是没有把画面的构成要件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只盯住了局部,这样当然不能准确理解画面内容,也就不能准确立意了。 
  那么,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为什么要说“出事了吧!”? 
  就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来看,“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一件很容易见到的小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却让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三方都认为是“出事了”。这里关键是对“出事了吧!”的理解。这句话是反映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跌倒这件小事的态度的,必须准确理解。联系现实生活,说孩子跌倒“出事了吧”,是含有“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等感情因素的。不管是哪种感情的流露,“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是不是“出事了”呢?“出事了”用在“孩子踩着西瓜皮跌倒在地”这件小事上显然有些言过其实,大词小用,但这正反映出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这也正是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面对跌坐在地的孩子要说“出事了吧!”的原因。我们把找出来的原因还原到叙述情节里,可以这样更为清晰、准确地表述整个画面的叙述情节:一个孩子因为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上,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因为对孩子行为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跌倒在地的孩子异口同声地说“出事了吧!”。 
  第三,理解画面寓意 
  画家通过画面表达创作意图,就漫画类作品而言,则体现为某种寓意。因此,准确把握画面寓意,是“图画式材料作文”正确立意的前提。 
  那么,这幅图画有什么寓意呢? 
  结合图画的叙述情节,我们不难看出,创作者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现象——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挫折、问题、错误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对这种现象,画面传递出“否定”的意思,即不赞成的态度。 
  因此,透过画面呈现的表面现象上升到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我们可以概括出这幅图画式材料的寓意:图画通过一个孩子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孩子的家长、学校、社会却认为是“出事了吧!”这种生活现象,讽刺了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的生活现实。 
  第四,根据图画寓意,选择一个角度,正确立意。 
  把握了图画的寓意,立意就比较容易,只是看选择一个怎样的角度了。 
  选择立意角度,我的经验是,叙述性材料可从不同立场的人物切入。 
  就这幅图画式材料而言,首先可从“踩着一块西瓜皮而跌坐在地的孩子”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并不可怕;2、孩子的成长需要跌倒。另外,可从“孩子家长、学校、社会对孩子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的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切入。这个角度有以下立意可供选择:1、孩子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过度关注(心疼、埋怨、责怪、嘲笑)孩子的行为(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2、孩子(或学生)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给孩子(或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3、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应正确对待孩子的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4、孩子跌倒(遇到挫折、犯错误、出了问题等)了,请家长(孩子家长、学校、社会三方任选一方或全选都可)不要责怪(心疼、埋怨、嘲笑)。 
  而一些只注意到画面局部要素,不能准确把握图画寓意的立意,就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如谈学生成长的责任;关于孩子的人身伤害问题;由孩子摔倒谈到家庭、学校、社会应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社会;由西瓜皮,谈社会公德或环境保护问题。 
  当然,内容完全和图画内容没有任何关系的,就属于“偏离题意”了。 
  作者介绍: 
  王占敏,男,41岁,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在河南省登封市实验高中任教,中学高级,校语文教研组组长。河南省高中语文骨干教师,2006年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会员,河南省逻辑学会会员,河南省心理学学会会员,嵩山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有诗集《一些情景总要想起》。另在报刊发表有论文26篇。在200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阅卷工作中被评为“优秀评卷员”。联系电话:13939071108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

  • 老实人 于07-12 06:45发表评论: 第1楼
  • 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