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高考状元实录
作者:河南镇平雪枫中学 杜学峰 时间:2007/7/3 14:49:26 来源:会员整理 人气:5834
昨晚23时,林婵娟在学校办公室里听到了这样的消息:林婵娟,综合分883分。海南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这个嘉积中学高三(1)班戴着眼镜的清秀小女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样啊,好像做梦一样耶。”随后就甜甜地笑了,“希望这样的好梦更长些。”然后,她第一时间拨通了父亲的电话,语气很平和地告诉父亲自己的成绩,开玩笑说自己是“文科状元”。她说,这样说是为了父母亲开心,与她分享好梦。
父母影响大,自己爱读书
林婵娟面对记者的采访一点都不怯生,甚至是谈笑风生。她告诉记者,父母都在琼海上埇林场工作,是琼海本地人。她1989年2月出生,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受父母亲的宠爱。
她说,父母在学习上从来不给自己施加压力。她用“放纵”一字来形容父母对自己的宠爱。因为在初三时,她要玩电脑时,父母立马买来,当她玩电脑网络游戏时,父母还在一旁乐滋滋地看着她玩。但她又说:“父母都爱读书,这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父亲当过兵,爱好广泛,喜欢看书,而妈妈则是“红楼梦”迷。他们每天都坚持读书看报,从小给她讲很多故事,让她认识到读书的好处。现在自己则是每天都要读书的,她说:“如果晚上不看书的话,会睡不着觉的。”林婵娟看的书很杂,各种书籍都有涉猎,睡前总是要看书才能入睡。
兴趣广泛,在玩中学习
林婵娟说,自己兴趣广泛,很爱玩。她说:“我觉得自己在玩中学习到很多知识。”与新新人类一样,她喜欢上网,玩网游,看电视,看NBA,看网球,看好莱坞大片……她喜欢NBA,国王队的麦克·毕比、湖人队的科比等是她的偶像。她也很关注CBA,广东宏远队的易建联是她最关注的中国篮球明星,她说希望易在NBA选秀中与自己一样成为第一名。
她对记者说:“我不但爱玩,而且玩得很投入。”有空时,她会到电玩店里帮老板制作电脑画面。有段时间,她疯狂地爱上车,专门收集汽车资料,研究车型、款式、标志等,她能一口气说出法拉利、劳斯莱斯、雷诺等等名车。
记者问她:“这样玩会不会影响学习?”她笑了:“不会的。我的学习都在课堂上,在课堂上我会像玩一样很投入地学习的。其实在玩中,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她说,每天上学时我都会第一个到学校,然后下课后第一个离开学校,从不开夜车学习,基本在11点左右就睡觉。虽然高三上课很苦,但自己下课后很放松,下课后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这样爱玩的女孩在学校比比皆是,但她却玩出了一个全省文科高考第一名。林婵娟调皮地声明,这样的学习方法只适合她自己,自己的专利吧,别人模仿不了。
注重总结,梳理知识结构
林婵娟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她注重在学习中总结知识,梳理知识结构。读书、看课本时,她会先盯住目录,过一遍后才决定从哪部分开始看起,这样做主要是有利于全面了解知识章节结构,在没有学习时脑中就有了这本书的整体知识框架结构。比如学习历史时,她会将历史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外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将之归类就很容易记牢。
林婵娟说自己思维活跃,但逻辑严谨,善于分析问题。对于高考,她自己会找一些高考试题来研究,从中分析类似的题目如何作答,总结答题方法。
在所有科目中,她的英语是最棒的。她看过很多英文版杂志,如《疯狂英语》、《英文周刊》、《读者》等,在早读时喜欢读英文杂志的英语对白。她认为,看原版好莱坞大片有助于提高英语水平,因为从影片人物的动作、语感中去感受、学习,这样会学习到很多东西。
采访结束时,调皮的林婵娟从容地接受摄影记者的拍摄,笑呵呵地说:“当名人就这一回了!”她告诉记者,她要当体育记者,志愿就报考北大新闻专业。“很羡慕那些到处采访体育赛事的记者,能近距离地看到NBA等体育大明星,这种感觉太好了。”
16.天津高考文理科状元
天津07年高考理科最高分陆宇衡(左)、天津07年高考文科最高分於思雨(右)
昨天是本市2007年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对于耀华中学的陆宇衡和新华中学的於思雨来说,昨天也是最开心、最激动的一天。虽然录取通知书还没有下来,但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迈进了北大的校门。
“683分!”昨日10时许,一直在家中焦急等待的陆宇衡接到了邮递员送来的高考成绩单。“我前一天晚上12点多还没睡着,早晨不到6点就醒了,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家住小海地的於思雨终于通过查分热线知道了自己的高考成绩:660分!下午2时不到,她也接到了高考成绩单。据悉,於思雨和陆宇衡的成绩是本市2007年高考文理科最高的。
陆宇衡:没想到自己考得这么好
毕业学校:
耀华中学实验班(理)
高考成绩:683分
单科成绩:语文124分 数学138分外语137分 理综284分
报考学校:北京大学生命科学
耀华中学16岁的陆宇衡考了683分的高分!许多人一定会以为他是个神童,然而陆宇衡自己却说:“我是耀华5年制实验班的,在班里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是比较踏实的,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说到这儿,这个16岁的男生有些紧张,也有些羞涩,“高考前,我只考过一次全校第一,平时成绩一般都是年级的四五名。估分时,我估了670多分。一打听,估到670多分的就我自己,当时还真有点儿心虚,担心自己分数估高了。成绩出来后,我知道683分挺高的,但没想到会是最高分。”陆宇衡说,考得好与不好其实是个概率的问题,考得不好的时候他就安慰自己下次的概率是“考好”。
谈到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这个16岁的男孩儿说,除了憧憬之外,他还有种不安的心情,“我在我们班年龄算是小的了,上了大学,身边同学都比我大,希望自己在大学能尽快成熟起来。”
於思雨:
小时候就想上北大
毕业学校:新华中学
高考成绩:660分+10分(市级三好)
单科成绩:语文126分 数学147分外语137分 文综250分
报考学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从小就爱看书,初中便开始通读《史记》《汉书》等“前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以及哲学、美学等书籍;从小练习书法和国画,学了不到一年时间的古琴便通过了业余八级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浸润中长大的於思雨,宁静、淡泊,而正是这份淡泊成就了她的高远。“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我淡然的心态。我并不计较学习知识是否带来很大的收获,或者我做了许多工作是否得到回报,我更喜欢去参加一些能提升自己修养的活动,比如去看画展。”於思雨告诉记者,尽管她从小学开始就总能拿到第一,但她却从没为此计较过。“从父母和老师的身上,我学会了宽容,他们也给我提供了多元的成长空间和取向。”
谈到自己的梦想,於思雨说:“北大一直是我心里的一个梦,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想上北大。高考志愿,我也只填了北大。我喜欢北大,是因为它浓厚的文化底蕴,而我将融入其中,继续汲取中华文明的营养。”
文章评论
共有 1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